[发明专利]一种立体停车库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26911.8 | 申请日: | 201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64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建华 |
主分类号: | E04H6/08 | 分类号: | E04H6/08;E04H6/22;E04C3/07;E04C3/32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姚娟英;陈洪娜 |
地址: | 315013 浙江省宁波市国家高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体 车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体停车库。
背景技术
由于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城市车辆逐年增多,市区停车问题亟待解决。传统的单层平面停车场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越来越不能满足需求。
现代先进的自动化机械立体车库是一种多平面的空间立体车库,它以单层平面停车库为核心,通过微机进行车位的空间位置变动,使车位实现由空间到平面的转化,从而实现多层平面停车的功能。但是,现有立体车库的车架各种承载横梁、连接立柱等梁柱构件一般采用标准型材,市场上直接采购的标准型材往往形式简单,结构较为单一,通常还需要开设通孔或凹槽以便于和其他设备及连接结构相适配,因此市场上购买的标准型材无法直接作为货架或车库车架的横梁或立柱使用,而在标准型材上切割钻孔等工序需要人工划线放样,不仅加工速度慢,效率低,孔槽的尺寸几何精度与形位公差难以保证,还会造成原材料浪费,材料利用率低;
另外,现有的立体车库的载车盘结构多数为框架结构,该框架一般由左边梁、右边梁以及设置在左边梁和右边梁之间的横档组成,左边梁和右边梁之间铺设有整体式车位板,车辆即停放在车位板上。这种载车板的缺点是车位板的跨度较大,为了保证承载重量,车位板不可能做的太薄,一般均采用2mm厚的钢板制作,因此,车位板需要用到的材料较厚,耗材多、成本高。而且,现有的车位板上通常没有导向梁,当停放的车辆驶进立体车库的车位时,车辆很容易偏离中间直线方向,造成车辆在载车盘上斜置停放的状态,当车辆驶离载车盘时就带来很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横梁或立柱的强度及刚度更高、载车盘重量更轻且能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原材料消耗的立体车库。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立体停车库,包括有立体车架和载车盘,所述载车盘分别沿所述立体车架的水平和垂直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的载车盘包括有底框,该底框由相互平行设置的左边梁、右边梁以及设置在所述左边梁和右边梁之间的横梁组成,所述的立体车架包括有前横梁、前立柱、纵横梁和后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横梁、前立柱、纵横梁和后立柱分别为嵌套式复合型材构件,所述的嵌套式复合型材构件均由形状与尺寸相同且相互交错合抱成柱体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组成;
所述的载车盘还包括有沿所述底框纵向设置的辅助架,该辅助架位于所述底框的中央位置且分别平行于所述左边梁和右边梁,所述辅助架和所述左边梁之间铺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一车位板,所述辅助架和所述右边梁之间铺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二车位板,并且,所述第一车位板的一端和所述左边梁垂直固定,该第一车位板的另一端和所述辅助架相对于所述左边梁一侧设置的侧边垂直固定,所述第二车位板的一端和所述右边梁垂直固定,该第二车位板的另一端和所述辅助架相对于所述右边梁一侧设置的侧边垂直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的前横梁、前立柱和纵横梁为横截面呈矩形的柱体,组成所述前横梁、前立柱和纵横梁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分别为冷轧辊压成型的等断面长条形构件,所述第一构件的横截面包括有两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横边和垂直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横边一端的第一竖边,并且,两个所述第一横边的另一端分别垂直弯折成型为相对而设的第一内嵌折边和第一外包折边;所述第二构件的横截面包括有两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横边和垂直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横边一端的第二竖边,并且,两个所述第二横边的另一端分别垂直弯折成型为相对而设的第二内嵌折边和第二外包折边;其中,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横边分别和所述第二构件的第二横边贴合,所述第一内嵌折边和所述第二构件的第二竖边内侧面贴合,所述第一外包折边和所述第二构件的第二竖边外侧面相贴合;所述第二内嵌折边和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竖边内侧面贴合,所述第二外包折边和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竖边外侧面贴合。因为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为等断面整条形结构,更加便于包装、储藏和运输,同时可以提高包装空间和储运效率,降低储运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建华,未经朱建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69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2-庚基-5-己基呋喃-3-羧酸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气囊用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