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荧光T载体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04691.9 | 申请日: | 201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0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范军;张宽亮;李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63 | 分类号: | C12N15/63;C12N15/66;C12N15/65;C12N1/2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36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荧光 载体 及其 构建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荧光T载体以及其的构建方法,还涉及该荧光T载体在基因克隆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研究领域中的常规实验技术,是目前基因克隆,基因或DNA片段研究的必经之路。克隆PCR产物最直接、最方便的方法是T/A克隆。所谓T/A克隆就是将3`端具有单个A尾巴的PCR产物克隆到3`端具有单个T尾巴的T载体上。在PCR扩增过程中,由于Taq酶具有不依赖于模板的末端转移酶活性而在PCR产物的3`端添加单个脱氧核苷酸,并且偏好添加四种脱氧核苷酸中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A),从而便得50%以上的PCR产物的3`末端具有单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即3`端A尾巴(Clark JM.Novel non-templated nucleotide additonreactions catalyzed by procaryotic and eucaryotic DNApolymerases.Nucleic Acids Res.1988,16(20):9677-9686;Schutte BC,Ranade K,Pruessner J,Dracopoli N.Optimizedconditions for cloning PCR products into an XcmI T-vector.BioTechnique.1997,22(1):40-42;Ichihara Y,Kurosawa Y.Construction of new T vectors for direct cloning of PCR products.Gene.1993,130(1):153-154.)。
因此,开发出一种3`末端带一突出“T”的特殊载体——T载体,用于克隆Taq酶扩增的PCR产物,以克服传统克隆技术载体容易自连,克隆效率低,筛选阳性克隆难度大,实验费用高等缺点。根据构建策略的不同,T载体制备方法有3种:方法一是利用产生平末端的内切酶将环状质粒酶切成线状质粒,然后利用末端转移酶将单个双脱氧胸腺核苷酸(ddTTP)添加到线状载体的3`末端(Holton TA,Graham MW.A simple and efficient method for direct cloning of PCR productsusing ddT-tailed vectors.Nucleic Acids Res.1991,19(5):1156.)。方法二是利用Taq酶的不依赖于模板的末端转移酶活性,在不存在脱氧腺嘌呤核苷酸(dATP)的情况下有相对良好的3`末端加“T”的能力,将单个脱氧胸腺核苷酸(dTTP)添加到线状载体的3`端(Marchuk D,Drumm M,Saulino A,Collins FS.Construction ofT-vectors,a rapid and general system for direct cloning ofunmodified PCR products.Nucleic Acids Res.1991,19(5):1154.)。方法三是在质粒载体的多克隆位点引入特定的酶切位点,用相应的内切酶酶切产生3`具有单个T突出的线性T载体。理论上,可以用来制备T载体的内切酶包括:Xcm Ⅰ、Ahd Ⅰ/Eam1105Ⅰ/EclHK Ⅰ/AspEⅠNruG Ⅰ/BspOⅥ、Bfi Ⅰ/Bmr Ⅰ、Hph Ⅰ/AsuHP Ⅰ、Mbo Ⅱ/Ncu Ⅰ、BfuⅠ/BciⅥ、HpyAⅤ/Hin4Ⅱ等。其中Xcm Ⅰ和Ahd Ⅰ及其同裂酶在制备T载体中广泛应用。其它内切酶不是因为太昂贵,就是因为在普通克隆载体上有太多的识别位点,因而在制备T载体的应用中受到限制。
目前常用的T载体大多为商品化的载体,这些T载体基本上可以满足PCR产物克隆的要求,但要进行蛋白表达、纯化以及对蛋白突变体进行筛选还需要寻找更有利的载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46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