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汽车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01503.7 | 申请日: | 2010-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9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张越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越平 |
主分类号: | B62D61/04 | 分类号: | B62D61/04;B62D61/12;B60G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 31241 | 代理人: | 章蔚强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中***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特别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或纯电动的多功能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人口不断聚集,汽车大幅增加,给城市交通和生活环境,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堵车”几乎是大小城市常态化和随处可见的普遍现象。为此,开发研制一种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又安全舒适的汽车,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紧迫要求。近来,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出现,虽然满足了人们在环保、低碳方面的需要,但还是存在着车用电池价格昂贵,续航里程短等诸多问题,特别是传统汽车的结构布局,导致汽车“身宽体胖”,停车时占用道路面积大以及不能在狭小空间行驶、转向等等缺陷,不仅严重制约了这类汽车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制造和使用,而且依然难以革命性、突破性地显著改善城市交通的拥堵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多功能汽车,它不但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机动灵活,而且安全舒适、低碳节能,完全适应现代交通理念。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汽车,包括车体、底盘和车轮,其中,所述车轮包括一对纵向车轮和一对或两对横向车轮,所述一对纵向车轮沿所述底盘的纵向中心线一前一后布置,所述一对或两对横向车轮则沿所述车体的左右两侧平行布置,每对横向车轮的轴心连线与一对纵向车轮的径向连线形成垂直相交。
上述的多功能汽车,其中,所述一对纵向车轮分别独立配置的能够在垂直方向上下升降的纵向悬挂系统,所述一对或两对横向车轮分别独立配置的既可在垂直方向上下升降、也可在水平方向沿轴线左右延伸和收缩的横向悬挂系统。
上述的多功能汽车,其中,所述纵向悬挂系统和横向悬挂系统采用液压式、空气式、电磁式或机械式机构,或采用液压式、空气式、电磁式或机械式的组合机构。
上述的多功能汽车,其中,所述多功能汽车还包括安装车体上的中央控制系统及分布在所述车体上的多种传感器,所述中央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纵向悬挂系统和所述横向悬挂系统电连接;所述传感器与所述中央控制系统信号连接,用于随时侦测及收集车辆的行驶状态和路况信息并传递给所述中央控制系统。
上述的多功能汽车,其中,所述中央控制系统可以操纵所述汽车以下列模式行驶:
A.全轮模式,即所述一对纵向车轮和所述一对或两对横向车轮均着地运转的行驶模式;
当车辆行驶于凹凸不平、大倾角斜坡、泥沙易滑路段,以及雨雪天气等路况恶劣时,所述横向车轮由所述横向悬挂系统在水平方向沿所述车体左右两侧延伸,以增加横向车轮之间的轮距,从而增加车辆的横向稳定性,防止出现因车辆横向轮距太小而容易倾覆的问题;
B.两轮模式,即所述一对或两对横向车轮离地停转,所述一对纵向车轮着地运转的行驶模式,该两轮行驶模式,可以由所述纵向悬挂系统向下顶升来实现,或由所述横向悬挂系统离地收起来实现;
当所述汽车由于转弯等原因向一侧发生倾斜时,所述同侧的横向车轮随动下降至预定位置,以确保所述汽车的倾斜角度小于等于汽车不致倾覆的安全倾角δ;
当所述汽车即将刹车或停车时,所述横向车轮立即向下降落并着地,同时辅助所述纵向车轮进行制动刹车,或进而进入全轮着地的停车状态。
本发明的多功能汽车的技术方案,它不但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机动灵活,而且安全舒适、低碳节能,完全适应现代交通理念。本发明的布局特殊的多功能汽车可以自动地在“两轮模式”和“全轮模式”状态下切换行驶,让该汽车不但能像传统汽车一样确保安全性和舒适性,而且也能够像两轮摩托车一样变得机动灵活,并且低碳节能,从而为改善越来越拥堵的道路交通以及环保压力,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多功能汽车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多功能汽车的侧视图;
图3、图4、图5分别是本发明的多功能汽车的横向车轮三种位置布置的俯视图;
图6、图7、图8分别是本发明的多功能汽车在三种行驶状态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好地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理解,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进行详细地说明:
先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的多功能汽车,包括车体1、底盘2、车轮、中央控制系统4及多种传感器5,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越平,未经张越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15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