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阻隔医用薄膜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01095.5 | 申请日: | 201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9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程联芳;王光华;刘子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恒泰橡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8 | 分类号: | B32B27/08;B29C47/06;C08L23/12;C08L23/08;C08L45/00;C08L53/02;C08L51/06;C08L67/02;A61J1/1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马辉 |
地址: | 4324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隔 医用 薄膜 | ||
1.一种高阻隔医用薄膜,它由五层高分子材料共挤制备而成,其特征在于:第一层为内层A,内层A厚度占医用薄膜总厚度的10%~20%;第二层为次内层B,次内层B厚度占医用薄膜总厚度的10%~15%;第三层为中间层C,中间层C厚度占医用薄膜总厚度的40%~65%;第四层为次外层D,次外层D厚度占医用薄膜总厚度的5%~10%;第五层为外层E,外层E厚度占医用薄膜总厚度的10%~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阻隔医用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层A是由高熔点茂金属聚丙烯和乙烯-辛烯共聚物组成的混合树脂,乙烯-辛烯共聚物在上述混合物中的加入量为10%~30%;所述的次内层B是由环烯烃共聚物构成;所述的中间层C是由聚丙烯和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组成的混合树脂,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在上述混合物中的加入量为20%~40%;所述的次外层D是由马来酸酐改性聚丙烯共聚物构成;所述的外层E是由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嵌段共聚物组成的混合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阻隔医用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层A中高熔点茂金属聚丙烯和乙烯-辛烯共聚物组成的混合树脂熔融指数为2.0~8.0g/10min,密度为0.88~0.91g/cm3。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阻隔医用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次内层B中环烯烃共聚物树脂熔融指数为0.5~3.0g/10min,密度为0.95~1.05g/cm3。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阻隔医用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层C中聚丙烯和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组成的混合树脂熔融指数为2.0~8.0g/10min,密度为0.89~0.91g/cm3。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阻隔医用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次外层D中酐改性聚丙烯共聚物树脂熔融指数为2.0~4.0g/10min,密度为0.89~0.91g/cm3。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阻隔医用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层E中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嵌段共聚物树脂熔融指数为4.0~14.0g/10min,密度为1.0~1.2g/cm3。
8.根据权利1要求所述的高阻隔医用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液膜总厚度160um~220um,氧气透过量≤100cm3/m2·24h·0.1Mpa,水蒸气透过量≤1.5g/m2·24h。
9.一种高阻隔医用薄膜的生产方法,它是用五台挤出机,分别对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和第五层的各层原料进行高温熔融挤出,然后通过五层锥形或双螺旋形流道平面叠加模头,采用下吹水冷式生产工艺,内部用100级的洁净空气吹膜制成,其中:第一层为内层A,内层A厚度占医用薄膜总厚度的10%~20%;第二层为次内层B,次内层B厚度占医用薄膜总厚度的10%~15%;第三层为中间层C,中间层C厚度占医用薄膜总厚度的40%~65%;第四层为次外层D,次外层D厚度占医用薄膜总厚度的5%~10%;第五层为外层E,外层E厚度占医用薄膜总厚度的10%~1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高阻隔医用薄膜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层A是由高熔点茂金属聚丙烯和乙烯-辛烯共聚物组成的混合树脂,乙烯-辛烯共聚物在上述混合物中的加入量为10%~30%;所述的次内层B是由环烯烃共聚物构成;所述的中间层C是由聚丙烯和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组成的混合树脂,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在上述混合物中的加入量为20%~40%;所述的次外层D是由马来酸酐改性聚丙烯共聚物构成;所述的外层E是由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嵌段共聚物组成的混合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恒泰橡塑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恒泰橡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109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细粒和微细粒锡石联合选矿工艺
- 下一篇:汽油车三元催化器的再生剂及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