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白细胞介素-2基因整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定位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99334.8 | 申请日: | 2010-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1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 发明(设计)人: | 曹斌云;安小鹏;杨莎;王韵斐;侯金星;陈秋菊;崔易虹;王建刚;宋宇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5/66 | 分类号: | C12N15/66;C12N15/26;C12N15/63;C12Q1/68;C12Q1/02;G01N21/64 |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郑建 |
| 地址: | 7121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白细胞 基因 整合 表达 载体 构建 定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制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整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并利用胎儿成纤维细胞检测表达载体的整合定位,在此基础上制备乳腺反应器,生产人白介素。
背景技术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所需目的蛋白将会有很大市场空间。目前生物反应器生产的有临床价值的药用蛋白达十多种。我国在此方面起步较晚,转基因动物一般停留在如小鼠和兔等型哺乳动物。对大型动物牛和羊研究的技术水平还不高,正处于摸索阶段。但我国在乳腺生物反应器基础研究中有很多突破。随着基因打靶技术以及核移植技术的应用,乳腺生物反应器所面临的问题,将会逐步解决。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用蛋白终将规模化,产业化。1997年美国红十字会和遗传学会预测,未来利用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用蛋白的份额将高达95%。目前转基因乳腺生物反应器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随着人们对乳蛋白表达调控机理的深入认识以及转基因新技术的出现,人们将会克服制备转基因动物过程中的盲目性,从而更好地掌握和控制这项技术,为人类生产更多有价值的珍贵蛋白。
IL-2是一种糖蛋白,由13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为14.5KD。最初被称作T细胞生长因子,由大量的CD4+T细胞和少量的CD8+T细胞分泌产生。IL-2基因全长3662bp,位于染色体4q26-28,由三个内含子和一个外显子组成。IL-2的等电点为6.5-8.0.,结构比较稳定,在温度和pH值适宜范围内,可长期保持活性;但是IL-2对蛋白酶敏感。IL-2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有效防止机体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IL-2能够使诱导细胞死亡机制活化(AICD)、维持外周调节性T细胞稳态并及时清除自身反应性T细胞。还能够维持其它细胞的生长和繁殖,在治疗免疫性缺陷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IL-2具有中枢调控作用,对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存活和生长产生一定影响,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轴而影响内分泌以及中枢镇痛作用等。
目前在国内外有很多关于IL-2治疗肿瘤的报道。在国内,何建平与严婉英曾报道给癌症患者注射高剂量的IL-2之后,CD4+/CDs+和CD56的比值均有显著提高。在国外,ForlazzoG等对9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研究表明:IL-2可有效治疗肿瘤。对于手术、化疗及放疗后的癌症患者IL-2可增强其机体免疫力和抗感染能力。研究表明:白介素-2可有效抑 制小鼠和豚鼠的HSV感染。国内外均有关于使用IL-2治疗慢性活动型乙肝病的报道。IL-2对白色念珠菌感染等病毒性、杆菌性和胞内寄生菌感染疾病等都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此外有报道称IL-2治疗麻风病效果很好,IL-2能够抑制结合分支杆菌的复制以及将免疫应答转变为辅助T细胞1型,它在抗结核杆菌中起着重要作用。
IL-2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决定其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不少厂家通过构建重组IL-2的基因工程菌,获取大量的IL-2以满足市场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各种新产品的开发,IL-2的市场份额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根据申请人所作的资料检索,截至2010年6月,国内外尚无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整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整合效率检测的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细胞介素-2基因整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定位的方法,利用基因打靶技术构建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整合表达载体,并转染胎儿成纤维细胞,定位在β-酪蛋白基因序列中,为制备乳腺反应器,生产人白介素提供一种高效、安全的表达载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93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