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运输集装箱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93799.2 | 申请日: | 2010-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0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 发明(设计)人: | E·F·塔塔姆;R·W·琼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柔光箱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D88/12 | 分类号: | B65D88/12;B65D81/38;B65D90/00;B65D90/22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周春梅 |
| 地址: | 英国白*** | 国省代码: | 英国;GB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运输 集装箱 | ||
1.一种由至少一组基本相互垂直布置、协同操作的第一和第二板构成的折叠式隔热运输集装箱,第一和第二板具有第一、第二主表面和一个外周边缘部分,其中第一板在板的内表面开有榫口槽,其中第一板在板的内表面开有榫头槽,槽邻接至少一个边缘,榫口由板的缘面和一个大体L形的构件限定截面,使用时形截面的第一臂限定第一构件的部分外壁,L形截面的第二臂有一个逆对着板的所述缘面的内面,由此而限定一个可将第二板的边缘部分弹性地接纳并固定在其内部的榫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个隔热运输集装箱,其中所述集装箱包含至少一个底座和直立壁板,其中底板和第一板类型一致,壁板和第二板类型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个隔热运输集装箱,其中所述集装箱进一步包括一块或多块隔热盖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隔热运输集装箱,其中多块隔热盖板的类型和第一或第二板类型一致,借以将盖板在直立侧壁上弹性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热运输集装箱,其中底板构件包括一个整体模压构件,榫口和L形截面由单一的塑料成型工艺定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隔热运输集装箱,其中L形构件由选自下组的一种材料制成:木浆、聚丙烯、铝、玻璃纤维、树脂和碳纤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热运输集装箱,其中L形构件通过粘合剂连接在第一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热运输集装箱,其中具有上负载面和下表面的底座构件在下表面中开有槽。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热运输集装箱,进一步包括一个连接在集装箱一侧内表面的封套,封套包括一个宽度和深度可容纳一个或多个温度控制袋的孔,温度控制袋通过间隔构件与集装箱中的产品保持间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隔热运输集装箱,其中封套在使用时有一个上部和一个下部,上部的内部宽度尺寸允许温度控制袋通过,进入封套的孔中,下部孔的内部宽度小于温度控制袋的宽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隔热运输集装箱,其中封套侧壁中有孔以观察封套的内容物。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热运输集装箱,其中间隔构件包括一个固体隔热构件以及封套两个间隔平行壁确定的一段空间中的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热运输集装箱,其中隔热板由挤出聚乙烯、聚氨酯泡沫、发泡聚乙烯、纸板、层压聚氨酯泡沫和层压发泡聚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板制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热运输集装箱,其中板为层压板且外层面板选自下组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纸板、胶合板、聚丙烯、铝和钢。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热运输集装箱,其中第一板的边缘部分为阶梯状,其中第二板的边缘部分和阶梯的一部分对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其中配备一块防风雨膜以保护使用中的组装集装箱免于温度变化和/或降水。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中相邻共面板构件的边缘有互补的榫口。
18.一种装配隔热运输集装箱的方法,其中集装箱包括至少一组基本相互垂直、相配合的第一和第二板,第一和第二板具有第一、第二主表面及一个外周边缘部分,其中第一板开有一个榫口,榫口连同一个大体L形横截面的构件可在操作下接纳第二板的边缘部分,L形截面构件的第一臂连接第一构件外壁的外壁,L形截面构件的第二臂和第一板构件的缘面相对以限定榫口,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将第二板的边缘部分插入榫口中,将第二板的外表面压住L形构件的直立臂,直至第二板的边缘和榫口内表面对接,从而使第一和第二板互相弹性固定。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配隔热集装箱的方法,其中集装箱包括底座构件和侧板,其中至少有一个底座和侧板;第一和第二侧壁构件或顶板和侧板作为第一和第二板互相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柔光箱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柔光箱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379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吡啡尼酮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半芳族聚苯硫醚酰胺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