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补料酶解-膜分离耦合制备鱼鳞胶原蛋白抗氧化肽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88410.5 | 申请日: | 201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5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马海乐;任晓锋;何荣海;骆琳;王中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21/06 | 分类号: | C12P21/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201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补料酶解 分离 耦合 制备 鱼鳞 胶原 蛋白 氧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不补料酶解-膜分离耦合制备鱼鳞胶原蛋白抗氧化肽的方法,属于水产品下脚料深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一个水产大国,在加工鱼产品的同时产生大量下脚料,其总量占加工鱼总质量的50%-70%,其中约5%为鱼鳞。然而,受技术和传统观念的制约,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鱼鳞并没有被充分利用,而是当作垃圾被扔掉。据估计,我过每年鱼的废弃物总量就达到200万吨以上,其中鱼鳞约10万吨。现有的研究表明:鱼鳞可以加工成胶原蛋白、明胶等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工业,将鱼鳞胶原蛋白水解得到的肽,与胶原蛋白相比,分子量相对较低,现有的技术表明胶原蛋白水解得到的多肽,具有抑制血压升高、抑制血小板凝集等活性,但是尚未见到将其用于抗氧化活性的报道。
传统的制备鱼鳞胶原蛋白多肽的方法,多采用酸、酶或碱进行提取,所需时间大多在12-72小时左右,而得到的水解度也只有20%-50%左右,这种方法生产加工耗时并需要大量的酸、碱,污水处理量很大。用酶法制备可以上述的部分不足,但是实践证明,采用传统的酶解技术,随着反应的进行,会出现产物抑制效应和多肽过度降解等问题。近年大量的研究证明,酶解-膜分离耦合技术可以克服传统酶解技术存在不足,显著提高酶解反应效率和产物的活性。尚未见到酶解-膜分离耦合技术应用于鱼鳞胶原蛋白抗氧化肽制备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公开一种了不补料酶解-膜分离耦合制备多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配置一定底物浓度的原料溶液,装入反应釜,调节反应液pH和反应温度,先使原料溶液在一定的循环泵转速下循环数分钟,然后加入蛋白酶,再在恒速循环或“先高速后低速的变速循环”下进行连续酶解-膜分离耦合反应,收集透过液即得多肽溶液。
在不补料的情况下,将上述不补料酶解-膜分离耦合制备多肽的方法应用于鱼鳞胶原蛋白抗氧化肽的制备,连续酶解-膜分离耦合制备鱼鳞胶原蛋白抗氧化肽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按照下述步骤进行:一定底物浓度的鱼鳞胶原蛋白溶液→调节反应液pH、反应温度→超滤泵一定的转速循环数分钟→加酶→进行恒速循环或变速循环酶解-膜分离耦合反应→收集透过液→测定底物蛋白转化率。
其中所述的鱼鳞胶原蛋白溶液底物浓度质量比为0.5%-4%;
其中所述的蛋白酶为Alcalase,调节反应液pH和反应温度为推荐的Alcalase的最适酶解温度45℃-60℃,反应液为pH为8.5-9.5;
其中所述的加酶量为占鱼鳞胶原蛋白质量比的0.5%-4%;
其中所述的加酶前原料溶液循环时间为5min;
其中所述的反应时间10-60min;
其中所述恒速循环,其循环速度为80-120r/min;
其中所述“先高速,后低速的变速循环”,即先在150r/min的循环泵转速下反应20min,后将循环泵的转速调低至100r/min反应6min,进行变速循环酶解-膜分离耦合反应;
本发明中超滤过程中采用截留分子量为3kDa-10kDa的纤维素平板膜,优选3kDa的纤维素平板膜。
本发明应用不补料变速循环酶解-膜分离耦合技术制备鱼鳞胶原蛋白抗氧化肽,克服传统酶解技术存在不足,显著提高酶解反应效率和产物的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不补料变速循环连续酶膜耦合反应装置示意图,其中1-恒温水浴锅;2-酶解反应器;3-精密酸度计;4-超滤膜组件;5-出肽阀门;6-循环泵;
图2为酶解产物的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与纤维素平板膜的截留分子量的关系图;
图3为不补料变速循环连续酶膜耦合反应时不同循环泵转速下时间(t)对蛋白转化率(X)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鱼鳞胶原蛋白抗氧化肽的制备为例,介绍本发明连续酶解-膜分离耦合制备鱼鳞胶原蛋白抗氧化肽的方法。本发明中通过测定鱼鳞胶原蛋白转化率来衡量本发明制备方法的技术效果,其中蛋白含量的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GB/T5009.3-2003)。
蛋白转化率以膜过滤透过液中蛋白质含量占原料液中蛋白质含量百分比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84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