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公交换乘线路确定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85872.1 | 申请日: | 201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7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陆锋;于海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8G1/09 | 分类号: | G08G1/09;G08G1/1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交 换乘 线路 确定 方法 | ||
1.一种用于在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平台中传递实时路况信息的公交换乘线路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公交线路转化为动态分段的段对象,步骤包括:
(1)根据公交线路站点坐标得到公交线路必定途经的车行道集合:
(1.1)根据公交线路获取线路标识;
对于给定的出行方案,根据线路名称和行驶方向获取该线路的唯一标识;
(1.2)依次获取公交线路经过的逻辑站点(依附于具体公交线路,具有唯一标识,但没有几何信息的公交站点,逻辑站点通过与物理站点的映射关系继承几何信息,不同公交线路上的多个逻辑站点可能对应同一个物理站点);
在逻辑站点属性表中提取出公交线路标识属性等于在(1.1)中获取的标识值的所有站点,并按站点顺序属性升序排序,得到按先后次序排列的逻辑站点;
(1.3)依次获取每个逻辑站点对应的物理站点(具有唯一标识和几何信息的公交站点,多个公交线路可以共享同一个物理站点,物理站点独立于具体公交线路);
对于公交线路中的每个逻辑站点,根据逻辑站点属性表中的物理站点标识属性,提取出该逻辑站点所对应的物理站点;
(1.4)获得公交线路确定途经的道路网车行道集合;
其中,对于提取出的每个物理站点,根据物理站点属性表中的车行道标识属性,依次提取出物理站点对应的道路网车行道,构成集合Rd,其中R表示道路网车行道集合;
(2)根据公交线路空间信息以一定的缓冲区和底层道路网络空间信息进行空间叠加,得到公交线路可能途经的车行道集合;
(3)根据道路网络的连通关系在得到的车行道集合中确定公交线路最终途经的车行道;
(4)根据公交线路站点的位置将所述车行道分割转换成道路网络动态分段的段对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物理站点的方向属性判断对应的车行道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公交线路空间信息以一定的缓冲区和底层道路网络空间信息进行空间叠加,得到公交线路可能途经的车行道集合包括:
a.确定缓冲区半径,并生成该公交线路的缓冲区;
缓冲区半径大小与数据间的匹配精度有关,若公交线路几何数据与底层道路网数据匹配精度较高,则缓冲区半径可设置为较小值;反之,匹配精度不高时,则缓冲区半径应设置为稍大值,以增强适应性;
b.用该缓冲区与底层道路网络进行空间叠加操作,提取出落在缓冲区内的道路网车行道,得到该公交线路可能经过的车行道集合R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道路网络的连通关系在得到的车行道集合中确定公交线路最终途经的车行道包括:根据道路网络的连通关系,在Rm中依次确定Rd中两个相邻的必经车行道之间的车行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587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