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B细胞激活因子拮抗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83905.9 | 申请日: | 201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1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杨莉;魏于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4/00 | 分类号: | C07K14/00;C12N15/11;C12N15/63;C12N1/15;C12N1/19;C12N1/21;C12N5/10;A61K38/16;A61K48/00;A61K31/7088;A61P19/02;A61P19/04;A61P2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武森涛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细胞 激活 因子 拮抗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B细胞激活因子(BAFF)拮抗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氏综合症(syndrome,干燥综合症或修格林氏综合症)等都与机体的B细胞或浆细胞过分增殖、体液免疫激活密切相关。
B细胞激活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又称BLyS,TALL-1,THANK,zTNF4或TNFSF-13B,是1999年发现的TNF家族成员[1],在B细胞的存活和成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BAFF为II型跨膜蛋白,以膜结合和可溶两种形式存在,前者由285个氨基酸组成,经蛋白酶水解后,可形成由152个氨基酸组成的可溶性蛋白。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可溶性BAFF以三聚体形式存在并具有生物活性。BAFF与另一TNF家族成员APRIL(AProliferaion-inducing Ligand)的蛋白序列具有33%的同源性[2]。BAFF主要由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表达,包括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3]。
现已发现BAFF的三个受体:BCMA(B cell maturation antigen)、TACI(transmembraneactivator and CAML interactor)及BAFF-R(BAFF receptor,Br3)均为III型跨膜蛋白。BAFF和APRIL均能够高亲和性地结合TACI和BCMA,但BAFF还能与BAFF-R结合。TNF受体的胞外区含有多个半胱氨酸丰富区(cysteine-rich domain,CRD),每个CRD由6个半胱氨酸残基形成3个二硫键。BCMA具有单一的CRD,与BCMA相比,TACI含有两个典型的CRD,但N端的CRD不参与配体结合[11]。BAFF-R仅含有1个由4个半胱氨酸残基组成的部分CRD,与BAFF的结合域减少到26个氨基酸,主要介导BAFF-R和BAFF的相互作用[12]。
BAFF除具有促进B细胞存活的作用外,在维持生发中心反应、同型转换、T细胞的活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BAFF对T细胞激活的作用,可能在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因此,BAFF及其受体作为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新靶标,受到广泛的关注。BAFF特异的拮抗剂(包括可溶受体TACI-Fc,Br3-Fc或抗BAFF抗体等)能抑制BAFF的生物活性,从而起到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综合症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自身免疫疾病的作用。目前,对TACI-Fc治疗SLE及RA治疗研究已进入II/III期临床试验,人抗BAFF单克隆抗体LymphoStat-BTM治疗RA和SLE病人的研究也进入III期临床试验,初步结果表明,Lympho Stat-BTM能显著降低外周血成熟B细胞的数目,治疗效果明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防治,尤其是通过拮抗BAFF来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寻找新的有效选择。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B细胞激活因子拮抗剂。该B细胞激活因子拮抗剂包含有一段结构域,其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该结构域起主要的B细胞激活因子结合作用。
进一步的,该B细胞激活因子拮抗剂(BAFF Trap)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
进一步的,该B细胞激活因子拮抗剂的氨基酸序列为在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末端还连接有人免疫球蛋白的Fc片段的氨基酸序列。
其中,该B细胞激活因子拮抗剂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所示。
进一步的,在该B细胞激活因子拮抗剂其N-末端还连接有信号肽。
其中,该B细胞激活因子拮抗剂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3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了编码上述的B细胞激活因子拮抗剂的核苷酸序列。
进一步的,该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4所示。
更进一步的,该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5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了含有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核苷酸序列的基因载体。
本发明还提供了含有权利要求9所述基因载体的宿主细胞。
本发明同时也提供了上述的B细胞激活因子拮抗剂、或上述核苷酸序列、或上述基因载体在制备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39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硫酸糖肽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更昔洛韦的精制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