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缬沙坦的改进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73862.6 | 申请日: | 201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77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陈为人;龚道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美诺华药物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57/04 | 分类号: | C07D25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369 浙江省上***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 缬沙坦 改进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缬沙坦的改进方法,属化工和化学医药领域。
(二)背景技术
缬沙坦(Valsartan),中文名(S)-N-(1-戊酰基)N-[4-[2-(1H-四氮唑-5-基)苯基]苄基]-L- 缬氨酸,是一种非肽类的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由瑞士诺华公司开发成功后,首 先在德国上市。1996年12月获得美国FDA批准,1997年在美国上市,商品名为Diovan, 1998年诺华公司的缬沙坦在中国获得注册,商品名为代文。缬沙坦在美国拥有的专利将在 2012年3月12失效。
美国专利US5399578A提到的制备方法是:化合物4(N-[(2’-氰基-1,1’-联苯-4-基)烷 基]-L-缬氨酸甲酯盐酸盐)与二氯甲烷与三乙胺混合,然后与戊酰氯反应,得到化合物5(N-(1- 戊酰基)-N-[4-[2-(5-氰基)苯基]苄基]-L-缬氨酸甲酯),然后和叠氮钠,在三丁基氯化锡的 催化下反应40小时以上而得。由于采用了含锡的试剂,残留的锡会一直带到最终的产品中, 而有机锡化合物又是一种毒性很强的化合物,按照药物ICH要求,在成品中有机锡化合物应 在1ppmm,非常难以控制。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270096A提到对上述方法进行了改进,取消使用卤代烷基锡化合物 参与反应,改用在三乙胺盐酸盐的存在下,化合物5与叠氮酸的金属盐反应,最终产品中, 的确没有锡化合物,但是同时也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该三乙胺盐酸盐工艺的产品质量没有 三丁基氯化锡工艺好,收率也低,特别是产品中光学异构体高,很难降低光学异构体含量。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改进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270096A的三乙胺盐酸盐的工艺,改进后的 工艺适合工业化生产,收率高,纯度高,且符合ICH要求。
为达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以化合物1(N-[(2’-氰基-1,1’-联苯-4-基) 烷基]-L-缬氨酸酯盐酸盐)为原料,戊酰化反应后得到化合物2(N-(1-戊酰基)-N-[4-[2-(5- 氰基)苯基]苄基]-L-缬氨酸烷基酯)分别用酸和碱溶液洗涤,然后进行上四氮唑反应,反应结 束后调酸后用酯类溶剂进行抽提并析晶反应,通过控制析晶过程中的析晶温度,析晶时间可 以抑制产品异构体的残留,得到缬沙坦,再进一步纯化得到高纯度缬沙坦。
上式中:
化合物1为N-[(2’-氰基-1,1’-联苯-4-基)烷基]-L-缬氨酸盐酸盐,其中R为氢、甲基、 乙基、异丙基或苄基;
化合物2为(N-(1-戊酰基)-N-[4-[2-(5-氰基)苯基]苄基]-L-缬氨酸烷基酯,其中R为氢、甲 基、乙基、异丙基或苄基;
化合物3为N-(1-戊酰基)-N-[4-[2-(1H-四氮唑-5-基)苯基]苄基]-L-缬氨酸或烷基酯,其中 R为氢、甲基、乙基、异丙基或苄基;当R为H时,即缬沙坦。
具体的,一种合成缬沙坦的改进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化合物1(N-[(2’-氰基-1,1’-联苯-4-基)烷基]-L-缬氨酸酯盐酸盐)与芳香类溶 剂及碳酸盐的水溶液混合,然后与戊酰氯反应,得到化合物2(N-(1-戊酰基)-N-[4-[2-(5-氰 基)苯基]苄基]-L-缬氨酸烷基酯),其特征在于所得的有机层溶液分别用酸和碱溶液洗涤,得 到化合物2的芳香类溶剂溶液;
2)化合物2(N-(1-戊酰基)-N-[4-[2-(5-氰基)苯基]苄基]-L-缬氨酸烷基酯)的芳香类 溶剂溶液与叠氮酸的金属盐和胺盐或路易斯酸反应,然后用分别用碱溶液和酸溶液处理,其 特征在于酸溶液处理后用酯类溶剂提取有机层,减压浓缩,浓缩出10~60%的溶剂后,搅拌 第一次降温,有大量固体析出后,保温2~4小时,继续第二次降温,并在该温度下保温4~ 6小时,抽滤,干燥得到缬沙坦;
第一步反应中所述的芳香类溶剂如甲苯,所述的酸为无机酸,如盐酸或硫酸,所述的碱 为无机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钾等。
第二步反应中所述的用酯提取有机层后任选的可用食盐水洗涤;
第二步反应中所述的酯类溶剂为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酯丙酯,乙酸异丙酯,乙酸丁 酯,乙酸异丁酯;
第二步反应中所述的浓缩温度为35~5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美诺华药物化学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美诺华药物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38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案卷管理系统
- 下一篇:移动式指纹识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