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床固定结合部动态特性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72821.5 | 申请日: | 201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2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田红亮;毛新勇;毛宽民;刘红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9/00 | 分类号: | G01M19/00;G01N3/00;G01N9/00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曹葆青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床 固定 结合部 动态 特性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床动态特性参数分析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机床固定结合部的动态特性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整机结构由通过许多结合部连接在一起的许多零件组成。若全面考虑力学特性(如预紧力)、物理属性(如尺寸、表面加工方式、材料特性等),很难建立结合部动力学的复杂关系。传统的实验模态分析系统已经广泛地用在数控装备结构的模态参数识别上了,在本领域属于公知,例如见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610171541.6,发明名称为:数控装备加工动力学特性测试分析系统,基于输入输出信号分析的整套测试分析的软件平台。中国专利申请号为:87107568.7,发明名称为:模态分析计算机优化算法,提供了假设输入为白噪声的模态参数提取方法。以上这些系统或者算法都是通过试验设备测试激励响应信号,或假设输入为白噪声的情况下来进行的。而进行机床固定结合部虚拟材料固有属性参数化检测的方法在本领域属于创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机床固定结合部动态特性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所带来的误差较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机床固定结合部动态特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第1步将机床上的各固定结合部分别视为一种等截面的虚拟材料,获取各虚拟材料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密度;
设构成固定结合部的二个零件分别为第一零件与第二零件,则该固定结合部所对应的虚拟材料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密度的计算过程为:
步骤(1.1):获取虚拟材料的弹性模量E和切变模量Gx:
利用式①、式②计算得到虚拟材料的弹性模量:
虚拟材料的弹性模量E函数表示为:
虚拟材料的法向载荷P函数表示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28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