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床固定结合部动态特性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72821.5 | 申请日: | 201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2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田红亮;毛新勇;毛宽民;刘红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9/00 | 分类号: | G01M19/00;G01N3/00;G01N9/00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曹葆青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床 固定 结合部 动态 特性 检测 方法 | ||
1.一种机床固定结合部动态特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第1步将机床上的各固定结合部分别视为一种等截面的虚拟材料,获取各虚拟材料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密度;
设构成固定结合部的二个零件分别为第一零件与第二零件,则该固定结合部所对应的虚拟材料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密度的计算过程为:
步骤(1.1):获取虚拟材料的弹性模量E和切变模量Gx:
利用式①、式②计算得到虚拟材料的弹性模量:
虚拟材料的弹性模量E函数表示为:
虚拟材料的法向载荷P函数表示为:
其中,Ar表示第一、第二零件实际接触面积,Are表示第一、第二零件实际临界接触面积,D表示第一零件或第二零件的表面轮廓分形维数,E′表示第一、第二零件相接触的等效弹性模量,G表示第一零件或第二零件的分形粗糙度参数,aL表示第一、第二零件接触面上最大弹性微接触点的面积,ae表示第一、第二零件接触面划分弹、塑性区域的临界面积;K表示相关系数,σy表示第一零件和第二零件中硬度较低材料的屈服强度;
虚拟材料的切变模量Gx为
其中,β表示切向载荷与法向载荷之比,f表示摩擦因数,G′表示两接触粗糙表面的等效切变模量
步骤(1.2):根据式④,计算得到虚拟材料的泊松比υ:
其中,E*表示相应无量纲的虚拟材料的弹性模量,采用式⑤计算:
Gx*表示相应的无量纲虚拟材料的切变模量,采用式⑥计算:
其中,Ar*表示无量纲实际接触面积,Are*表示无量纲实际临界接触面积,ac*表示无量纲划分弹、塑性区域的临界面积;
步骤(1.3):根据公式⑦计算得到虚拟材料的密度。
虚拟材料的密度ρ为
ρ1、ρ2分别表示第一、第二零件的密度,h1、h2分别表示第一、第二零件的法向高度;
第2步将各虚拟材料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密度分别输入到有限元软件中,得到各虚拟材料所对应的固定结合部的有限元模型;
第3步利用各个固定结合部的有限元模型,按照各零件间刚性连接的方法计算得到包含机床结合部影响的机床整机动态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282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