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注射用前列地尔亚微乳及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71208.1 | 申请日: | 201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9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黄海;马红萍;宋华先;张占军;程宇;刘启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海康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107 | 分类号: | A61K9/107;A61K31/5575;A61K47/26;A61K47/44;A61P7/02;A61P9/10;A61P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射 前列 尔亚微乳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用前列地尔亚微乳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前列地尔,又称前列腺素E1(PGE1),是一种活性极强的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血栓素A2生成、动脉粥样脂质斑块形成及免疫复合物的作用,并能扩张外周和冠脉血管的药理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动脉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等)引起的四肢溃疡及微小血管循环障碍引起的四肢静息疼痛,改善心脑血管微循环障碍以及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目前上市的品种为前列地尔粉针(环糊精包合物)和前列地尔注射液,前列地尔粉针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病人依从性差。游离的前列地尔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刺激性,如引起局部疼痛、肿胀感、严重的出现发红和沿静脉走向出现红线。前列地尔注射液最先在日本上市,采用了脂微球(Lipid Microsphere)载药技术。脂微球是一种以脂肪油为软基质而被磷脂膜包封的微粒体分散体系,其制备方法是将药物溶于脂肪油中,以精致卵磷脂为乳化剂,经高压均质制成O/W型载药脂肪乳,乳粒平均粒径200nm,脂微球也称脂质乳剂(Lipid Emulsion),属于亚微乳(Submicroemulsion)的一种。前列地尔注射液采用脂微球的载药方式,将药物包封于油相中,大大减少了刺激性的发生。其具有以下优点:
(1)靶向性:对炎症部位血管壁的亲和力更高,能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高血压血管壁上沉积,针对病变部位发挥疗效,而对正常血管的影响很少,大大降低副反应发生率,被誉为“药物导弹”。
(2)长效性:前列地尔普通粉针剂的体内半衰期仅3~5分钟,将其制成脂微球后,可以维持12~24小时释放药物,发挥药效。
(3)高效安全性:前列地尔脂微球临床用量仅为传统粉针制剂的1/5~1/10,即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前列地尔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传统粉针制剂的1/10。
由于前列地尔注射液以乳液的形式存在,仍有一部分药物会遇水而发生降解,产生以下质量问题:
(1)前列地尔注射液的降解产物PGA1的含量高达60%(国家标准WS1-(X-041)-2002Z-2008);
(2)有效期短,只有12个月(0~5℃)。
为此,将前列地尔注射液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将其改剂型制成无菌冻干制剂—注射用前列地尔亚微乳,减少了药物与水的接触,增加其稳定性。
对于冻干前列地尔亚微乳而言,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冻干保护剂的选择。冻干保护剂的形态和数量决定了冻干亚微乳的外观和重分散性。根据文献报道(王鸿,杨纲,梁文权。盐酸布比卡因冻干乳剂的制备。海峡药学,2004,16(4):21。陈永法,龚明涛,张钧寿等。紫杉醇冻干纳米乳的制备及理化性质。中国天然药物,2005,3(4):235~237)甘露醇对乳剂冻干前后的形态,粒径和电位的影响不大,其原因解释为甘露醇的结晶为羽毛状,乳滴分散在结晶的片层之间,因此得到较好的冻干制品。也有其他报道葡萄糖,右旋糖酐,果糖,乳糖,蔗糖,麦芽糖,海藻糖等应用于冻干保护剂。专利文献CN1903206公开了一种前列地尔冻干乳剂及其制备方法,每1000毫升乳剂中药用辅料的重量百分比为,注射用油0.01~1%,乳化剂0.01~5%、稳定剂1~6%、冻干保护剂1%~20%;pH范围4~9(实施例中pH范围4.21~5.43)。其制备方法为,分解乳化剂;前列地尔形成油相;准备水相;油相和水相乳化;调节pH值;均质压力调节;形成干燥前列地尔冻干乳剂。公开的乳化及均质温度温度为20~60℃,公开了均质压力,第一次为450~650kg/cm2,第二步为100~140kg/cm2。其研究发现前列地尔乳液的稳定性非常差,不仅糖类物质不能保证在生产过程中不破乳,同时,糖类冻干保护剂的复乳效果未达到微乳注射剂的要求。其采用人血白蛋白与糖类物质合用解决了冻干乳剂的制备,所制备的冻干乳剂粒径范围50~600nm。人血白蛋白尽管可以解决冻干保护的问题,但其来源有限,价格昂贵,不适于该产品的临床广泛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海康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海康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12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