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停车场车位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71053.1 | 申请日: | 201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65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柳光日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8G1/14 | 分类号: | G08G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55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停车场 车位 管理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停车场车位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立体车位停车场都是由停车场工作人员在停车场入口处进行指挥,告知驾驶员哪里有空车位,驾驶员按照工作人员的指挥,将车辆停在空车位,这样需要多名工作人员,并且工作人员工作量很大,还往往造成停车场入口处车辆积留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停车场车位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具体地说是通过对车位的压力检测来判断停车位是否空位,从而获取停车场空车位情况,通过LED显示屏最后显示停车场空车位的编号,实现了自动查找空车位,减轻了停车场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方便了汽车驾驶员,减少了停车场入口处车辆积留,提高了停车场车位的利用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停车场车位管理系统,包括:车位单元、区域处理单元、总处理单元、显示单元。
车位单元,用于检测是否有压力,如果该车位无压力,则产生第一信号,
并将第一信号传送给区域处理单元,有压力时则产生第二信号,并将第二信号传送给区域处理单元。
区域处理单元,用于将接收到的信号经编码后封装成符合IEEE802.3局域网协议要求的帧格式的数据帧,经数据线传送总处理单元。
总处理单元,用于分析区域处理单元传送来的数据帧,获取车位信息,如果是第一信号则判断为该车位空位,并将该车位编号传送给显示单元,如果是第二信号则判断为该车位泊车,则启动时钟,开始计时。
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总处理单元获取的车位空位信息。
其中,车位单元还包括:
压力开关,用于检测车位是否有压力,无压力则产生第一信号,有压力,则启动压力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车位上的压力值,是否达到预先设定的压力阈值,没有达到预先设定的压力阈值,则仍然保持第一信号,达到预先设定的压力阈值时,则产生第二信号。
所述的车位单元个数,是该停车场的车位数,车位单元通过信号线与区域处理单元连接,区域处理单元为多个,根据车位数量和布局设定,区域单元通过信号线与总处理单元连接,总处理单元连接通过信号线与显示单元连接。
其中,所述的区域处理单元具体为单片机。
其中,所述的总处理单元具体为控制计算机。
其中,所述的显示单元为LED显示屏。
其次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停车场车位管理方法,步骤如下:
压力开关,用于检测车位是否有压力,无压力则产生第一信号,并将第一信号传送给区域处理单元,区域处理单元将接收到的二进制数字信号,编码后封装成符合IEEE802.3局域网协议要求的帧格式的数据帧,经数据线传送总处理单元,总处理单元分析区域处理单元传送来的数据帧,获取车位空位信息,传送给显示单元,显示单元显示该车位的编号。
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车位上的压力值,是否达到预先设定的压力阈值,没有达到预先设定的压力阈值,则仍然保持第一信号,达到预先设定的压力阈值时,则产生第二信号,并将第二信号传送给区域处理单元,区域处理单元将接收到的二进制数字信号,编码后封装成符合IEEE802.3局域网协议要求的帧格式的数据帧,经数据线传送总处理单元,总处理单元分析区域处理单元传送来的数据帧,获取车位占有信息,时钟启动,开始计时。
当车辆离开车位时,车位单元检测到该车位无压力,则产生第一信号,并将第一信号传送给区域处理单元,重复上述过程。
本发明停车场车位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是通过对车位单元的车位上的压力检测来判断车位是否空位,从而获得车库车位空位的信息,最后通过显示屏显示空位信息,告知驾驶员,并对已停泊车辆进行自动计时,因此实现了停车场的自动管理,减轻了停车场告知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了停车场入口处的车辆积留,提高了停车场车位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停车场车位管理系统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位单元、2区域处理单元、3总处理单元、4显示单元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停车场车位管理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停车场车位管理系统做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未经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10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