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业机器人双摆线单级减速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69833.2 | 申请日: | 2010-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2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吴声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声震 |
主分类号: | F16H1/32 | 分类号: | F16H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 机器人 摆线 减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机器人减速器技术领域,一种工业机器人双摆线单级减速器。
【背景技术】本发明是在“工业机器人微回差减速机”(01102848.3)样机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将二级减速改为单级减速。背景技术分单级减速与二级减速两种:
(一)二级减速:一级渐开线行星+一级摆线(变厚齿)
(a)日本帝人精机RV;(b)纳博特斯克株式会社“附接到工业机器人的关节联接部分上的减速器”(200580027453.2);(c)北航陈仕贤教授CORT(97100463)。三项发明的问题是:①回差不能自动补偿;②制造精度要求极高;③结构复杂、另件多、散热性能不会太好;
(d)变厚齿减速器:大连交大魏延刚教授“新型环板式RV传动装置”(200710010135.6)与哈工大李瑰贤教授“RV30A型变厚齿减速器”(国家863计划)。
1954年美国A.S.Beam提出“变厚齿”至今,国内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变厚齿”计算理论,很少有人研究加工机床特别是磨床设计与制造理论,机床制造厂商在市场不明情况下不会投入大量资金来研制加工机床,因此“变厚齿”将难以进入工业各领域,这反过来又迟缓了“变厚齿”理论研究与制造的发展。RV是很好例证:我国八十年代末就开始研究RV,至今二十年过去了,我国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再重复列项,至今还是“研究”。
(二)单级减速:
(a)周晓汀高级工程师“内摆线针轮传动”(200610001307.9)没有解决啮合面磨损后回差能自动补偿及制造精度要求极高的困难;(b)重庆大学陈兵奎教授“双圆盘摆线行星传动装置”(200510057463):发明者自己都认为“锥形圆弧内齿轮的半埋齿结构制造困难,目前还没有较成熟的加工方法。”,重庆大学梁锡昌教授则认为:该发明制造精度要求很高,如果不具备大批量生产条件,产品成本将非常高。
我国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再重复列项,希望国内名牌大学的齿轮专家、教授和一流制造厂能在RV、FA的基础上自主创新,研制出比日本RV、FA更先进、中国人自己的工业机器人减速器。然而,至今国产机器人仍然必需从日本进口RV配套。
【发明内容】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磨损后回差能自动补偿、工艺难度小、毋需高精度机床、制造成本仅为RV、CORT的75-85%的工业机器人双摆线单级减速器。
摆线针轮传动中的针轮是由许多针齿销、针齿套和针齿壳组成,而双摆线传动中仅用一片内摆线轮便取代了很多另件的针轮。与摆线针轮相比,双摆线传动的优点在于:(1)结构简单、另件少;(2)单级减速比很大,据称可达200(《没有针轮的摆线变速机》机械传动2006.04);(3)在减速比大于59时,内摆线轮不像针轮必须抽齿,同时由于内齿摆线轮与外齿摆线轮为纯滚动啮合,因此在输入功率相同的情况下,可将减速器的体积降低1-2个等级。摆线传动具有很高刚性和抗冲击力,这一特征是渐开线齿型所不具备。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a)回差自动补偿:二单偏心轴承相位角不等于180°,其内孔与输入轴用同旋向多头螺纹联结,输入轴上依次装置“挡圈-偏心轴承a-碟形弹簧-偏心轴承b-轴用弹性挡圈”。
初始处于零回差状态:摆线轮A轮齿沿顺时针方向与内摆线齿圈(8)上半区轮齿靠紧;而摆线轮B轮齿沿逆时针方向与下半区轮齿靠紧。当右旋输入轴顺时针转时:摆线轮A作功,由于右旋螺纹的作用下,偏心套b在轴向移动同时转动,而使摆线轮B与轮齿另一侧靠紧,因而二摆线轮同时作功;停电时,在碟形弹簧的作用下,摆线轮B回到初始位置。同理,当输入轴逆时针转动时:摆线轮B作功,由于右旋螺纹的作用下,偏心套a在轴向移动同时转动,而使摆线轮A与轮齿另一侧靠紧,因而二摆线轮同时作功。
(b)内摆线齿圈(8)用中慢走丝线切割机床根据内摆线方程割出一连续、光滑曲线得到。线切割表面粗糙度为Ra0.5--0.8μm,切割精度为±0.005mm(相当于磨削)。比之“铣齿-热处理-高速很小砂轮磨齿”工艺,减速比越大,线切割工艺的优点越显突出。
【有益效果】本发明对照背景技术中RV等二级减速器,其新颖性、创造性及实用性体现在:①啮合面磨损后回差能自动补偿;②去掉三偏心轴、6只轴承及7只齿轮,简化了结构,增加了散热空间,消除了三偏心轴带来的加工与装配误差;③工艺难度小、毋需高精度机床;④制造成本仅仅为RV、CORT的75-85%;⑤均载环可提高柱销的刚度与弯曲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偏心轴承内圈与空心输入轴多头螺纹联接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声震,未经吴声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98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