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裂解炉尾气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68879.2 | 申请日: | 2010-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6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许文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再生资源(中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53/78;B01D53/48;B01D47/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童海霓 |
地址: | 52847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 裂解炉 尾气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烧设备的尾气排放环保处理系统,尤其涉及一 种卧式燃料裂解炉尾气处理系统,这种裂解炉含锅炉及卧式废塑料、 废轮胎裂解炉,所述的燃料包括固体燃料和气体或者液体燃料。
背景技术
目前有多种的卧式燃料裂解炉尾气的排放与处理系统,但这些 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在短期内就会出现管道及设备严重破损,及水温过 高致使水泵报废等现象,其主要是源于没有考虑到热气流带动碳尘粒 引发对管道及设备的破坏性冲击力的问题,同时在排放尾气的过程中 还含有较大的黑烟与高温排放。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02147836.8 授权公开文本中就提到了一种再生橡胶生产工艺尾气净化方法,主 要是从再生橡胶动态脱硫罐排出的含水汽、微量恶臭及有害的可燃气 体通过管道送入一、二级热交换器降温、减压,后进入气体膨胀器、 气体吸收塔,并以碱液吸收硫化氢,气体吸收塔出来的尾气通入循环 吸收分离器,以碳酸钠溶液吸收硫化氢,并进行气液分离,循环吸收 分离器排出的干燥废气通入焚烧炉,焚烧炉排出的尾气经冲激式水浴 除硫除尘器吸收二氧化硫,之后尾气经烟囱排入大气。此发明的再生 橡胶生产工艺尾气净化方法能大量节约能源,减少燃煤消耗,环保效 果好,减少环境污染,同时改善操作工人的劳动环境,避免有害气体 对人们的伤害。虽然可以减少尾气中含有污染大气的成份,但并不能 有效除去尾气中含有的碳尘粒及降低整个尾气的高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既环保、又经 济的燃料裂解炉尾气处理系统,能够减少或者根除尾气中的碳尘粒、 排放温度与大气温度大致相同,使用寿命长,同时该系统装卸方便、 快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
这种燃料裂解炉尾气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碳尘粒 过滤系统,气固分离系统,烟气排放系统;
所述碳尘土粒过滤系统包括有热气水缓冲室,该热气水缓冲室一 端通过连接管道与裂解炉尾气端相连接,该缓冲室下端设置有碳渣过 滤器,该碳渣过滤器上设有排液固管;
所述气固分离系统与碳尘粒过滤系统相连接,包括有与缓冲室另 一端通过管道相连的气固分离器,在所述的气固分离器内装有可喷碱 性水的回旋喷雾喷咀,气固分离器的气体出口通过引风管与混合管道 的气体入口相接,混合管道上设有液固入口,液固入口与设置于气固 分离器下端的下部水固管道相通,在混合管道上设置有可将下部水固 管道中的碱水、碳渣及引风管的气体引出、并使碱水、碳渣及气体进 一步混合的引风器;
所述的烟气排放系统,包括有三部分,下部罐体,与下部罐体项 部相连接的热交换器及设于热交换器上部的气体排放管道;其中,所 述的下部罐体与混合管道的出口相连接,下部罐体上设置有湿性碳尘 渣口及出水口,所述的气体排放管道内也设置有可喷碱水的环型喷雾 咀。
另外还设置有可使热交换器中的循环水、气固分离器中的循环水 及碳渣过滤器中的循环水循环的循环水冷却系统;该循环水冷却系统 包括有冷却塔、下部罐体上的出水口为热水出口,热水出口直接水渣 池,同时与水渣池连接设置有过滤式沉渣池,碳渣过滤器的排液固管 排出的液渣通往过滤式沉渣池,过滤式沉渣池中的水通过循环冷却水 泵进出冷却塔;另外与所述冷却塔连接有热循环水泵,该水泵同时与 热交换器、气固分离器及碳渣过滤器的热交换器水管及前级循环水管 相连接。
所述的气体排放管道及热交换器上设置有相通的后级循环碱性 冷水管,该后级循环碱性冷水管与循环水冷却系统相接,循环水冷却 系统还外接有冷水补给管。
所述的连接管道是方型管道。
所述的连接管道中设置有两层或者两层以上的多层水帘喷淋。
所述的缓冲室中设置有两重水帘喷淋。
所述的碳渣过滤器为双重碳渣过滤器。
所述的气固分离器为双塔形,包括有两个立式圆柱形筒体。
所述的碱性喷雾用水为石灰水或者已稀释的氢氧化钠水。
所述的引风管为方型引风管。
所述的引风器后端管道长度不少于9M。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从而该发明具有下述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再生资源(中山)有限公司,未经华南再生资源(中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88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管件生产流水线的转运装置
- 下一篇:袋式除尘器中的移动管清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