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震器托盘及其冲压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63383.6 | 申请日: | 2010-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52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刘兴全;郭旭光;余盛桃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华舜汽配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12 | 分类号: | F16F1/12;B60G13/00;B21D3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8***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器 托盘 及其 冲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汽车所用零部件,尤其涉及到一种减震器托盘及制造托盘的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减震器是机动车使用的常见部件,减震器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减震器与弹簧的连接,是通过焊接在减震器外壁的托盘,抵住弹簧的一端,再与车体相连接,因此,托盘是机动车减震系统的重要部件。减震器托盘精密程度不同,将使其与弹簧的连接产生不同效果,对车辆的减震产生很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精度高、重量轻、与弹簧连接紧密的减震器托盘及其冲压模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减震器托盘,包括本体和本体上设有的平台,平台中部开孔,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一凸部,是将平台中部开孔边缘沿纵向方向延伸,并凸出形成焊接口;第二凸部,是将平台边缘沿纵向向第一凸部相反方向延伸。
以上所述第二凸部与焊接口之间平台上设有卡簧槽,所述卡簧槽向与第一凸部相同方向凹陷。
以上所述卡簧槽为弧形,其槽口深度从一端逐渐从深到浅,用于和相接处的弹簧端部相吻合。
以上所述的平台上设有若干减重孔。
以上所述的平台上设有若干排水孔。
以上所述的平台上设有一定位孔。
以上所述第一凸部侧边开口形成下砂口。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上所述托盘的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是:由冲孔半剪模、半剪模、一次成型模、二次成型模、冲孔模、摆角度冲孔模、翻孔模、整形模和三次成型模依次组装成为一体,并依次完成各自冲压工步,所述整形模和三次成型模之间设有空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托盘经过多部连续精密冲压完成,托盘精度较高,其上设有的弧形卡簧槽,可使托盘与连接弹簧紧密接触,对减震器整体性能以及机动车辆的减震效果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减震器托盘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托盘A向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减震器托盘的冲压模具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3中料带示意图。
图中:1.本体;2.平台;3.第一凸部;4.第二凸部;5.下砂口;6.减重孔;7.排水孔;8.定位孔;9.卡簧槽;10.焊接口;11.上模;12.下模;13.料带;
101.冲孔半剪模;102.半剪模;103.一次成型模;104.二次成型模;105.冲孔模;106.摆角度冲孔模;107.翻孔模;108.整形模;109.空站;110.三次成型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附图1为本发明中减震器托盘的示意图。由附图1和附图2可知,本发明减震器托盘包括本体1和本体1上设有的平台2,在平台2中部开孔,其边缘沿纵向方向冲压延伸,形成第一凸部3,第一凸部3凸出部位即为与减震器支架相焊接的焊接口10,第一凸部3的设置,可使托盘与支架焊接时,增加焊接口10的焊接强度。在所述第一凸部3侧边开口形成下砂口5,以便使焊接时产生的焊渣滴落排出。
在所述第一凸部3的底部设有一定位孔8,它可对托盘进行焊接时起到定位作用,保证托盘与减震器支架焊接位置准确。
在所述平台2边缘沿纵向向第一凸部3相反方向冲压延伸,形成第二凸部4,并使第二凸部4与平台2整体外观形成U形。在所述形成的U形平台2上向第一凸部3相同方向冲压,形成由浅到深的弧状卡簧槽9,所述卡簧槽9的弧度及深度深浅变化,与减震弹簧端部相适应,以使托盘与弹簧连接后稳固紧密,保证弹簧形变效果及整体减震效果。
为了减轻减震器托盘的重量,在卡簧槽9的外围与第二凸部4之间设有若干减重孔6,所设位置可在卡簧槽9较浅的一端,这样不会对托盘的整体强度产生影响。在所述的平台2上及卡簧槽9的槽内设有若干排水孔7,可使托盘内产生的积水排出。
本发明减震器托盘与减震器弹簧连接紧密,整体减震效果好,使用效果理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华舜汽配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华舜汽配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33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环形活塞的单出杆磁流变阻尼器
- 下一篇:离合器冗余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