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翼直升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61070.7 | 申请日: | 2010-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4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刘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辉 |
主分类号: | B64C27/06 | 分类号: | B64C27/06;B64C9/3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夏素霞 |
地址: | 050051 河北省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升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的旋翼直升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旋翼直升机结构的设计中以主旋翼附加尾桨的设计方案为主。通过操纵主旋翼倾斜盘改变主旋翼的运动角度,进而改变其受力状态,从而实现旋翼直升机在空中各个方向的运动,同时配合尾桨的平衡作用以完成各种飞行任务。尾桨的作用为转向及平衡主旋翼的自转,相对而言,旋翼直升机的主旋翼负担了更多的任务,一方面提供主要动力,一方面完成直升机的左倾,右倾,前倾,后仰等各种动作。因此,旋翼直升机主旋翼的机构为多功能复合结构。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复杂的结构设计导致稳定性差,不易维护,各部分相互影响大,造价不菲。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拆分主旋翼结构,将控制不同飞行方向的机构安装在机身的不同位置,以解决目前旋翼直升机主旋翼结构复杂、不易维护、稳定性差、易发生事故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翼直升机,结构中包括机身、安装在机身内的操纵控制系统及主发动机、通过减速器连接在主发动机上的主旋翼和尾桨,其中主旋翼结构中包括螺旋桨和传动轴,螺旋桨固定于传动轴上,传动轴通过减速器和主发动机相连;旋翼直升机结构中还包括水平横向对称设置在机身两侧的左倾控制机构和右倾控制机构,水平设置在尾桨处的前倾控制机构和后仰控制机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1)把主旋翼从繁杂的功能结构中释放出来,使主旋翼的结构更简单,运行更稳定,维护更方便,寿命更长久,更经济;2)通过拆分把属于主旋翼的部分功能结构分别分配给几个方向控制机构,使每个方向控制机构功能更单一、更明确,同时每个方向控制机构都很简单,因而造价不高,非常经济实用,可靠性更高;3)本发明从整体结构来说为功能细化的设计思路,以现有技术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结构的组装,无需特殊化结构设计。本发明解决了旋翼直升机主旋翼结构复杂、稳定性差、不易维护、造价高等问题,实现了一种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可靠性高的旋翼直升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旋翼直升机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旋翼直升机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旋翼直升机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结构的侧视图;
图中:1-机身,2-主旋翼,21-螺旋桨,22-传动轴,3-左倾控制机构,31-支撑杆,32-动力单元,4-右倾控制机构,5-前倾控制机构,6-后仰控制机构,56-前倾后仰控制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和图2,一种旋翼直升机,结构中包括机身1、安装在机身1内的操纵控制系统及主发动机、通过减速器连接在主发动机上的主旋翼2和尾桨。主旋翼2提供升力和向前飞行的动力,结构中包括螺旋桨21和传动轴22,螺旋桨21向前倾斜并固定于传动轴22上,固定方式可采用铰接式、跷跷板式、无铰式或无轴承式中的一种方式连接,与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方式相同。传动轴22通过减速器和主发动机相连,减速器的输入端和主发动机相连从而获得动力,减速器的输出端和传动轴22相连将动力传输给螺旋桨21使其旋转。该旋翼直升机结构中还包括相对于机身1来说水平横向对称设置在机身1两侧的左倾控制机构3和右倾控制机构4,并且左倾控制机构3和右倾控制机构4的轴线穿过旋翼直升机的重心,这样可以保持飞机的平稳性,当然也可以不穿过旋翼直升机的重心,只要保证旋翼直升机的左右对称、能使直升机前后、左右平衡即可,重心点高于或低于轴线的位置也是可以的。前倾控制机构5和后仰控制机构6水平对称设置在机尾的两侧,且位于主旋翼半径之外的机尾处,力求减小主旋翼2对前倾控制机构5和后仰控制机构6的影响,同时也不能离尾桨太近以免对尾桨造成影响,因此前倾控制机构5和后仰控制机构6的位置在靠近尾桨处的适当位置,但是对于其位置也没有绝对性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辉,未经刘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10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卷料的自动换卷接料装置及自动换卷接料方法
- 下一篇:自行车缓煞器及其煞车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