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N-乙烯基吡咯烷酮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57424.0 | 申请日: | 201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5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易国斌;黄云薇;肖成贵;肖宏;封小梅;苏永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93/00 | 分类号: | C08F293/00;B01F17/52;A61K47/3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烯基 吡咯烷酮 甲基丙烯酸 甲酯嵌段 共聚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N-乙烯基吡咯烷酮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自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和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RATRP)产生以来,人们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ATRP反应体系以卤代烷为引发剂,以低价过渡金属卤化物为催化剂。然而,ATRP反应体系存在两个缺点:卤代烷通常有毒且不容易处理或获得,低价过渡金属卤化物在氧气或水汽的存在下不稳定。RATRP以AIBN、BPO等常规自由基引发剂为引发剂,以高价过渡金属卤化物为催化剂,从而克服了ATRP的这两个缺点,成为广大化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ATRP与RATRP兼具可控聚合与自由基聚合二者的优点,可用于合成具有末端官能团、可控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高分子聚合物。十几来,关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丙烯腈(AN)等的ATRP与RATRP及其嵌段共聚物制备反应均已陆续见诸报导。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侧链上的吡咯环具有较强的极性,从而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能,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高分子。PMMA具有良好的亲油性。从而使NVP与MMA的嵌段共聚物具有两亲性,有望作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或生物医用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嵌段共聚物及其两步合成法,即先通过NVP的RATRP法合成含有端基溴的大分子引发剂PVP-Br,进而以PVP-Br作为引发剂,通过MMA以ATRP反应合成NVP与MMA的嵌段共聚物。本发明公开的嵌段共聚物组成中,PVP的质量分数为10~40%。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于采用两步活性自由基可控聚合法,即首先由RATRP法制备一种窄分子量分布的大分子引发剂PVP-Br,然后以此大分子引发剂引发MMA发生ATRP聚合,从而制得窄分子量分布的嵌段共聚物。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N-乙烯基吡咯烷酮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具有如下结构:
其中:X为溴原子,嵌段共聚物平均分子量范围为4000~20000,分子量分散系数为1.21~1.43,共聚物中N-乙烯基吡咯烷酮质量分数为10%~40%。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分为两步:
第一步: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的大分子引发剂,该大分子引发剂具有如下结构:
其中:X为溴原子;大分子引发剂的平均分子量范围为1500~4000,分子量分布系数为1.18~1.40。该方法的引发体系为: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催化剂溴化铁、配体三苯基磷或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催化剂溴化铜、配体联二吡啶。反应温度为70℃~90℃,反应时间4~6小时。
第二步: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合成嵌段共聚物,该方法的引发体系为:以第一步所合成的大分子引发剂,催化剂溴化亚铁、配体三苯基磷或者催化剂溴化亚铜、配体联二吡啶,反应温度75℃~85℃,反应时间8~12小时。
其中,第一步各原料的配比为引发剂∶催化剂∶配体∶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摩尔比为1~2∶1~2∶2~4∶30~60,N-乙烯基吡咯烷酮∶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0.5~1∶1~2,有机溶剂为乙腈、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第二步各原料的配比为大分子引发剂∶溴化亚铁∶三苯基磷∶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摩尔比为1~2∶1~2∶2~4∶100~200,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0.5~1∶1~2,有机溶剂为乙腈、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效果和用途:
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得上述制备的嵌段共聚物平均分子量范围为4000~20000,分子量分散系数为1.21~1.43,平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系数均可控,可作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或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用于潜在的药物、生物活性分子的控制释放载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第一步: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的大分子引发剂: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催化剂溴化铁/配体三苯基磷,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6小时。各原料配比为引发剂∶催化剂∶配体∶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摩尔比为1∶1∶2∶30,N-乙烯基吡咯烷酮∶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0.5∶1,有机溶剂为乙腈。所得大分子引发剂的平均分子量为1661,分子量分布系数为1.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74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