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进入体腔的装置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54603.9 | 申请日: | 2010-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9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 发明(设计)人: | F·E·谢尔顿四世;C·J·舒特莱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西康内外科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A61B17/9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苏娟 |
| 地址: | 美国俄***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进入 体腔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外科进入装置,包括:
挠性牵开器,所述挠性牵开器具有延伸穿过其中的工作沟槽;和
密封壳体,所述密封壳体具有置于其中的多个密封元件,所述多个密封元件能够在插入穿过其中的器械周围形成密封,通过与所述挠性牵开器连接的挠性拴系件使所述密封壳体能够自由移动地悬置在所述挠性牵开器的远侧部分内,使得所述密封壳体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向远侧延伸超过所述挠性牵开器的远端,并能够自由地相对于所述挠性牵开器成一定角度地定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挠性拴系件包括近侧壳体,所述近侧壳体与所述挠性牵开器上的牵开器壳体可旋转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挠性拴系件包括圆柱形远侧部分和抵靠所述挠性牵开器的近端的近侧凸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密封壳体能够在所述挠性牵开器的整个工作沟槽上形成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挠性拴系件的远侧部分包括能够与所述密封壳体可拆卸地接合的接合结构。
6.一种外科进入装置,包括:
牵开器,所述牵开器具有近端和远端以及延伸穿过其中的工作沟槽,所述近端能够与组织的外表面相邻,所述远端能够延伸进入到体腔中,使得所述工作沟槽提供穿过所述组织的通路;
悬置构件,所述悬置构件具有近侧部分和远侧部分,所述近侧部分能够与所述牵开器的近端连接,所述远侧部分延伸穿过所述牵开器的所述工作沟槽;和
密封壳体,所述密封壳体被设置在所述悬置构件的远侧部分内,并具有置于其中的至少一个密封元件,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能够在穿过其中的器械周围形成密封;
其中所述悬置构件的至少一部分是挠性的,使得得所述密封壳体能够延伸超过所述牵开器的远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悬置构件的远侧部分由弹性材料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悬置构件的远侧部分包括能够与所述密封壳体可拆卸地接合的接合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接合结构包括环形构件,所述环形构件的内径小于所述密封壳体的最大外径,使得所述环形构件能够将所述密封壳体保持在所述悬置构件的远侧部分内。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牵开器包括中空挠性圆柱形构件,所述中空挠性圆柱形构件的中间部分的最大直径小于所述牵开器的近端和远端的最大直径,使得所述中间部分能够被定位在组织内的开口中,并且所述近端和远端能够接合所述近端和远端之间的组织。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悬置构件的远侧部分包括挠性套管。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悬置构件的远侧部分大体上为圆柱形,所述悬置构件的近侧部分包括径向向外延伸的凸缘,所述凸缘能够抵靠所述牵开器的近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悬置构件的远端包括形成在其内表面上的环形边缘,并能够将所述密封壳体保持在所述悬置构件的远侧部分内。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悬置构件的近侧部分包括与所述牵开器的近端的壳体配合的卡圈,并且所述悬置构件的远侧部分包括挠性套管。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挠性套管的远端与能够接合所述密封壳体的环形构件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卡圈与所述牵开器上的壳体可旋转地配合。
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包括多个密封元件。
1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密封壳体能够在所述牵开器的整个工作沟槽上形成密封。
19.一种用于进入体腔的方法,包括:
将挠性牵开器定位在组织内,使得所述挠性牵开器的工作沟槽形成穿过所述组织并进入到体腔中的通路;以及
将外科器械插入穿过密封壳体中的密封元件,以将所述外科器械的远端定位在体腔中,所述密封壳体通过在所述密封壳体和所述挠性牵开器的近侧部分之间延伸的挠性拴系件而悬置在所述体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西康内外科公司,未经伊西康内外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460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