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氨纶干法纺丝油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52914.1 | 申请日: | 2010-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4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杜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纺海天染织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5/643 | 分类号: | D06M15/643;D06M13/02;D06M13/144;D06M13/184;D06M15/647;D06M15/53;D06M10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10002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氨纶干法 纺丝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丝油剂,特别是涉及一种氨纶干法纺丝油剂,本发明还涉及了 该氨纶干法纺丝油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纺织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氨纶及其制品生产的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 特别是杜邦“棉+莱卡”技术理念的大力推广和深入人心,使氨纶的应用领域得到了极 大拓展,已经从纺织领域快速向汽车装饰、医用等领域拓展,从而促进了其市场需求 的迅猛增长,也使氨纶产业近几年快速发展。到2005年底,国内产能达到20万吨, 约占世界产能的40%,预计到2010年期间,市场需求会保持每年15~20%的较快增长, 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氨纶生产国。
与氨纶生产的快速增长相比,氨纶纺丝油剂作为氨纶在纺丝过程中使用的润滑剂, 目前还存在一些缺陷,如价格高、性能不稳定以及抗静电性能不理想等。
鉴于上述情况,有人研制出了一种氨纶干法纺丝油剂,该氨纶干法纺丝油剂的成 分主要包括二甲基硅油、矿物油、高碳异构脂肪醇或酸、硬脂酸盐以及抗静电组分组 成。这种氨纶纺丝油剂适用于干法纺丝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平滑、消除静电等 作用。
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发现,上述氨纶纺丝油剂仍在稳定性上存在问题。其问题 主要体现在:在氨纶干法纺丝油剂中添加如硬脂酸镁的硬脂酸盐后,的确可以起到防 粘、增滑和隔离脱模的作用,但硬脂酸盐在常温下是固态,添加在纺丝油剂中的同时 还需要配合添加分散剂,并采用较复杂的生产工艺配合方可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油剂稳 定。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其储存稳定性也往往不会超过一年,而且在使用过程中经常 因硬脂酸盐的析出,而需要频繁清理盛装油剂的油槽和油箱。另外,使用上述氨纶纺 丝油剂生产出的丝上均附着有硬脂酸盐,这导致丝在后续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 蜡状物、且易断头,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清理和清洁工作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氨纶干法纺丝油剂,该氨纶干法纺丝油 剂采用液态高碳异构酸盐替代现有氨纶纺丝油剂中的固态硬脂酸盐。这种纺丝油剂不 仅保留了现有添加硬脂酸盐的纺丝油剂所具有的增滑、防粘、隔离脱模等特性,而且 无需另外添加分散剂即可与油剂体系良好相溶,因而从根本上解决油剂的稳定性问题。 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氨纶干法纺丝油剂,包括如下组分:
二甲基硅油 30~80%
矿物油 10~50%
高碳异构脂肪醇或酸 1~7.5%
高碳异构酸盐 0.1~1.5%
抗静电组分 2~20%
以上组分的百分含量之和为100%,以重量计。
上述氨纶干法纺丝油剂,其中,所述二甲基硅油在25摄氏度时的运动粘度为5~ 30mPa.s,二甲基硅油在本发明的氨纶干法纺丝油剂中作为一种平滑剂。
上述氨纶干法纺丝油剂,其中,所述矿物油在40摄氏度时的运动粘度为5~ 30mPa.s。
上述氨纶干法纺丝油剂,其中,所述高碳异构脂肪醇或酸的碳原子数为16、18、 20、22或24。
上述氨纶干法纺丝油剂,其中,所述高碳异构酸盐为高碳异构酸镁盐、高碳异构 酸锌盐、高碳异构酸钡盐或高碳异构酸钙盐;所述高碳异构酸盐碳原子数为16、18、 20、22或24,可使纤维具有良好的滑爽性和退绕性。
上述氨纶干法纺丝油剂,其中,所述抗静电组分为聚醚硅油同非离子异构醇聚氧 乙烯醚的混合物,所述聚醚硅油与非离子异构醇聚氧乙烯醚的重量比为1∶0.5~2,具 有优良的平滑性、抗静电性和退绕性。
上述氨纶干法纺丝油剂,其中,所述氨纶干法纺丝油剂在25℃的比重为0.83~ 0.96g/cm3,在25℃的粘度为5~30mPa.s。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氨纶干法纺丝油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将1~7.5%重量的高碳异构脂肪醇或酸和0.1~1.5%重量的高碳异构酸 盐混合搅拌升温至50~90℃,搅拌20~50分钟,得到混和物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纺海天染织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纺海天染织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29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速铁路轨道精调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刺绣的滴滴针法及刺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