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提高钢丝绳使用寿命的卷扬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52233.5 | 申请日: | 2010-04-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1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新;曾素;张奇志;李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D1/00 | 分类号: | B66D1/00;B66D1/34;B66D1/30 |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邓建辉 |
| 地址: | 410100 湖南省长沙市星***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钢丝绳 使用寿命 卷扬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卷扬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提高钢丝绳使用寿 命的卷扬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旋挖钻机上使用的卷扬装置是普通的卷扬装置,无针对旋 挖工况使用的特殊卷扬装置,而旋挖钻机卷扬装置工作时具有两个特 点:
1、钻孔时,卷扬通过钢丝绳将钻杆下放打孔,然后将钻杆提升 至孔口外倒土(泄渣),由于每次打孔都有倒土的过程,所以当钻斗 提出孔口倒土时钢丝绳缠绕上滚筒的那段钢丝绳(将此段使用最频 繁,受力最复杂的绳段在此定义为:孔口绳段)是使用最频繁,并承 受倒土时的冲击力,工况最恶劣的,所以该段钢丝绳最先损坏;
2、钻孔时,卷扬通过钢丝绳将钻杆下放打孔,钻杆是分节的, 当下放一定距离后,钻杆的重量就会一节节的落在动力头上承受,卷 扬的提升力也因此逐渐减小,所以卷扬提升力的趋势是孔越深所需提 升力越小,工作条件越好。
而普通的卷扬装置没有针对这两个特点优化滚筒设计和安装设 计,而通常普通的卷扬装置上的孔口绳段缠绕在第2层(甚至第3层 等多层)以上,所以孔口绳段的绳与绳之间的咬合、磨损就比较厉害, 因此就造成钢丝绳使用寿命短。
针对旋挖钻机卷扬装置工作时具有两个特点,可以判断旋挖用的 钢丝绳的其他绳段的使用工况都要优于孔口绳段的使用工况,只要解 决好孔口绳段的工作条件,就能达到提高钢丝绳使用寿命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比普通卷扬装置的钢丝 绳使用寿命长,使用成本低的能提高钢丝绳使用寿命的卷扬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能提高钢丝绳使用寿命的 卷扬装置,包括滚筒和钢丝绳,所述的滚筒上设有内层载绳面和外层 载绳面,所述的外层载绳面的半径大于所述的内层载绳面的半径,且 所述的内层载绳面上所述的钢丝绳缠绕n层后能平滑过渡进入所述的 外层载绳面,所述的钢丝绳的绳头固定在所述的内层载绳面的端部, 所述的钢丝绳缠绕在所述的滚筒上时,所述的钢丝绳的孔口绳段处于 所述的外层载绳面上。
当所述的内层载绳面与所述的外层载绳面的半径差为所述的钢丝 绳两层之间的间距差偶数倍时,所述的钢丝绳的绳头固定在所述的内层 载绳面的外端部,当所述的内层载绳面与所述的外层载绳面的半径差为 所述的钢丝绳两层之间的问距差奇数倍时,所述的钢丝绳的绳头固定在 所述的内层载绳面临近所述的外层载绳面一端的端部。
所述的滚筒的轴线与水平面安装倾斜安装角度n°,所述的滑轮与 所述的起吊中心线倾斜一定角度m°,所述的卷扬装置的安装中心线与 所述的起吊中心线偏置距离L,以保证钢丝绳的孔口绳段的出绳倾角 α为0~1.5°。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提高钢丝绳使用寿命的卷扬装置,滚筒分两 层载绳面即内层载绳面和外层载绳面,当内层载绳面的钢丝绳缠绕满 后上到第2层,然后缠绕m圈后使孔口绳段工作于滚筒的外层载绳面, 孔口绳段的绳与绳之间的不会咬合和磨损,从而改善孔口绳段的工作 条件,从而达到整体提高钢丝绳寿命的目的。钢丝绳的绳头的固定在 内层载绳面的端部,且外层载绳面的半径大于内层载绳面的半径,且 内层载绳面与外层载绳面的半径差为钢丝绳缠绕n(n代表数字1、2、 3…n)层后的高度一致,便于钢丝绳缠绕n后层后能平滑过渡到外层 载绳面。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一种提高钢丝绳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的 卷扬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滚筒1上设有内层载绳面3和外层载绳面5,外层载 绳面5的半径大于内层载绳面3的半径,且内层载绳面3与外层载绳 面5的半径差为钢丝绳缠绕2层的间距,钢丝绳2的绳头固定在内层 载绳3面临近外层载绳面5一端的端部绳头固定处6,钢丝绳2缠绕 在滚筒1上时钢丝绳2的孔口绳段处于外层载绳面5上,滚筒1的轴 线与水平面倾斜安装,钢丝绳2的孔口绳段的出绳倾角α为0~1.5° 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22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机电传感器与制作方法
- 下一篇:输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