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高精度空间减振台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51988.3 | 申请日: | 201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3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朱伟;沈惠平;胡爱萍;孔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F15/04 | 分类号: | F16F15/04;F16F9/53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301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高精度 空间 减振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维减振、多维隔振系统制造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柔性高精度空间减振台。
背景技术
现在工程结构大都为复杂的多自由度系统,且多为宽频带激励,因而多维振动普遍存在 于各个领域。传统的多维减振装置通常采用多层单自由度装置进行减振,例如专利号为 99123143.0,名称为“救护车用防振架”的专利,是通过三层结构分别对防振架的上下、左 右、前后方向实施减振,但其结构复杂,减振不可靠。
由于并联机构具有结构简单、精确度高以及可实现多方向运动等特点,逐步在多维减振 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多维减振结构采用并联机构作为减振主体机构,采用弹性阻尼系统作为 减振执行器,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由于并联机构关节非常多,无法 避免的加工误差导致各个关节均存在或大或小的间隙,这些间隙的存在使减振台在高频运动 情况下出现较严重的残余振动,严重影响了减振台的减振性能,甚至增加了个别方向的振动 幅度,关节中存在的摩擦力也了降低减振精度,而且,机构中的刚性杆不易变形,无法吸收来 自动平台的振动能量,影响了减振台的减振效果。因此,工程中急需一种既可以实现多维减 振,又具有较高精度的减振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本思路是:保持原有并联机构的运动特点,用柔性运动副替代原来的刚性运动 副,用柔性杆替代原来的刚性杆件,这样既可以保持减振台所需的减振维数,又可以消除刚 性关节中存在的间隙和摩擦力;为了减振台能实现主动减振的功能,采用了小型磁流变阻尼 器件作为减振器的驱动源。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三个结构相同的柔性支链、静平台和上动平台组成的三 平移柔性并联机构。柔性支链为平行四边形柔性机构,由第一根连杆、第二根连杆、第三根 连杆、第四根连杆分别通过四个单轴柔性铰链相连构成;第三根连杆通过一对同轴线的单轴 柔性铰链与动平台相连;第一构件与第一根连杆通过一对同轴线的单轴柔性铰链相连,第二 构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构件与第三构件固连,第三构件通过一对同轴线的单轴柔性铰链与静 平台相连;小型磁流变阻尼器安装于第二构件和静平台之间,小型磁流变阻尼器一端安装在 第二构件的中点,另一端固定在下静平台上,并使磁流变阻尼器与第二构件的初始位置保持 垂直。该机构的下平台固定于振源上,上平台则可安置精密仪器,使仪器能减小或消除振源 产生的多维振动。
该装置的突出特点是消除了残余振动,能实现高精度场合下的主动减振或隔振,且其结 构简单紧凑、能满足多种不同维数的减振需求、易实现系列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柔性运动副代替传统刚性运动副,柔性运动副是一种靠材料的弹性变形来实现期望 的运动输出的运动副,可整体制造,相比传统运动副具有无间隙、无摩擦等优点,从而形成 一种全柔性三平移并联机构,将该机构作为减振台的主体机构,形成一种全新的三自由度柔 性减振台。
(2)可以实现三维减振,且主负荷方向采用可变阻尼的小型磁流变阻尼器,增强了该装 置主动减振的自适应性;
(3)可在短时间内快速消除振动,较被动减振装置更快速、效率更高;
(4)可应用作精度要求较高的精密仪器的减振台,亦可应用于隔振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机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中支链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动平台;2,平行四边形柔性机构;3,第二构件;4,小型磁流变阻尼器;5, 静平台;E,第一构件;G,第一根连杆;H,第二根连杆;I,第三根连杆;J,第四根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工业学院,未经江苏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19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其开关控制时序
- 下一篇:一种仿生触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