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膜生化结合纳滤膜集成技术运用于高浓度渗滤液深度处理回用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50062.2 | 申请日: | 2010-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0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许瑞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南太湖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1/10;C02F1/44;C02F1/52;C02F3/3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4 | 代理人: | 李大刚 |
地址: | 313009 浙江省湖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化 结合 滤膜 集成 技术 运用于 浓度 渗滤 深度 处理 方法 | ||
1.膜生化结合纳滤膜集成技术运用于高浓度渗滤液深度处理回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物化处理,将来自垃圾储存坑的垃圾渗滤液经过收集后由泵进入调节池中进行调蓄流量,再由泵进入初沉池进行加药沉淀处理,除去大部分的杂质悬浮物,沉淀后悬浮物污泥经污泥泵抽回垃圾储存坑与垃圾混合燃烧,澄清后的垃圾渗滤液进入厌氧处理;
b、厌氧处理,将垃圾渗滤液用泵将沉淀后的上清液抽入厌氧反应器进行厌氧反应,产生的沼气与污水、污泥进入厌氧反应器上部的三相分离器分离,沼气经由三相分离器的集气室排出,含有悬浮污泥的污水进入三相分离器的沉降区,沉淀性能良好的污泥经三相分离器的沉降面返回厌氧反应器主体,含有少量较轻污泥的污水从厌氧反应器上部排出进入膜生化处理;沉淀池进入厌氧反应器的管路上设置板式换热器,渗滤液由利用余热蒸汽的板式换热器加热提高厌氧反应效果,厌氧处理公设两座厌氧反应器即一级和二级;
c、膜生化处理,即是将膜与生化池相组合的处理方式,将上述厌氧处理后的污水送入氧化沟中进行反硝化池与硝化池反应,氧化沟设双层,上层为硝化池,下层为反硝化池,硝化池内设鼓风曝气,进行硝化反应;将硝化反应后的污水送入超滤膜设备中,通过超滤设备对污水进行固液分离,分离的污泥全部回流到反硝化池内形成循环,使反硝化池与硝化池中污泥浓度是常规的生化处理的2~4倍,而超滤膜中清液送入纳滤设备中;
d、纳滤处理,将上述得到的清液送入纳滤设备中,通过纳滤设备的纳滤膜组件对清液进行过滤,得到的纳滤清液达标排放,产生的纳滤浓缩液与超滤设备中的剩余污泥一起处理;
e、污泥处理,将上述超滤设备中的剩余污泥和纳滤处理后产生的纳滤浓缩液送入污泥浓缩池内,经过沉淀和污泥浓缩,得到的上清液溢流回调节池,得到的浓缩污泥经过脱水处理后通过污泥泵抽送到垃圾储存坑随垃圾进入焚烧炉进行焚烧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的垃圾渗滤液在初沉池中采用加药沉淀,在调节池的总停留时间为7~10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的厌氧反应器为UASB厌氧反应器,UASB厌氧反应器内温度为35~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的超滤设备由超滤环路循环泵、超滤膜组件及清洗设施组成,超滤膜组件为管式陶瓷超滤膜组件,由不对称管式耐高温陶瓷膜元件构成,膜孔径为0.05μm,中间是多孔支撑层。超滤进料量是需处理量的4~6倍,其中浓缩液回流至生化池,使生化池的污泥浓度达到mg/L,清液进下道纳滤处理工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所述的纳滤设备由纳滤环路循环泵、纳滤膜组件及清洗设施组成,纳滤膜组件分为两级,两级纳滤膜组件采用串联的排列方式,超滤清液首先进入第一级纳滤膜组件进行纳滤处理,并在第一级纳滤处理后采用混凝沉淀进一步处理,然后再进入第二级纳滤膜组件进行更深一步处理,产生的纳滤清液的COD为30mg/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所述的脱水处理是采用板框压滤机将浓缩污泥脱水至含水为80%的干污泥。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方法使用的处理装置,包括调节池(1)和初沉池(2),其特征在于:调节池(1)用管道与初沉池(2)连接,初沉池(2)连接至厌氧反应器(3),厌氧反应器(3)连接反硝化池(4),反硝化池(4)通过溢流连通至硝化池(5);硝化池(5)连接超滤设备(6),超滤设备(6)连接纳滤设备(7);超滤设备(6)和纳滤设备(7)的污泥排出口连接至污泥浓缩池(8);污泥浓缩池(8)连接至初沉池(1)和板框压滤机(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沉池(2)的平面尺寸为4m×6m,深度5m,采用地上式布置,在初沉池(2)的池体下部设置有泥斗;调节池(2)的平面尺寸为18m×10m,有效水深7m,调节池(1)的池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调节池(2)的顶部设置有盖。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硝化池(5)的平面尺寸为19m×10m,有效水深7m;在硝化池(5)内设置有液下射流曝气机和用于调节硝化池温度的冷却装置,反硝化池(4)的平面尺寸为10m×6m,有效水深7m,在反硝化池(4)底部设置有不锈钢水下搅拌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滤设备(7)由纳滤环路循环泵、纳滤膜组件及清洗设施组成,纳滤膜组件分为两级,一级纳滤膜组件采用3根膜管,每根膜管6个膜元件;二级纳滤膜组件采用2根膜管,每根膜管6个膜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南太湖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湖州南太湖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006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铁螯合物生成材料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乘客传送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