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钢容器设备的生产配方及其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43800.0 | 申请日: | 2010-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12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徐莉;王义斌;戴颂周;潘金生;代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胜利油田新大管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6 | 分类号: | C08L67/06;C08K13/04;C08K7/14;C08K5/098;C08K5/14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宋永丽 |
地址: | 25709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钢 容器 设备 生产 配方 及其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钢容器设备的生产配方及其生产工艺,尤其是涉及一种耐腐蚀的玻璃钢过滤器的生产配方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进入开发后期,采出液含水越来越高,各个区块的综合含水大都在80%以上,且采出水矿化度极高,氯离子含量在15~25104mg/l。多年来虽然在内、外防腐上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收效甚微。因此钢制过滤器2~3年即出现穿孔,5年左右就报废。针对钢制过滤器腐蚀严重,防腐措施收效甚微的现状对钢制过滤器进行材料革命,开发耐腐蚀的非金属过滤器是彻底解决腐蚀问题的一条捷径。而玻璃钢完全可以满足它的性能要求,生产工艺已经成熟,那么生产玻璃钢过滤器就成为了最佳选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玻璃钢容器设备的生产配方及其生产工艺。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玻璃钢容器设备的生产配方,制备原料包括表面毡、短切毡、无碱玻璃纤维、喷射纱、树脂、固化剂、促进剂、抗静电剂、防紫外线吸收剂,树脂与促进剂、固化剂的重量比为100∶1-3∶1-3。促进剂为环烷酸钴溶液,固化剂为过氧化甲乙酮溶液,树脂为不饱和聚酯树脂或乙烯基树脂。
树脂与促进剂、固化剂的重量最佳比为100∶1∶1。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一种玻璃钢容器设备的生产工艺,包括制衬、固化、脱模、对接、缠绕、固化和装配七个步骤。在制衬工艺中采用的是喷射成型工艺;脱模工序中采用的是气压顶出脱模法;内衬对接工艺中采用了修整、粘贴支撑板、精确对位处理;缠绕工序中内衬为充气支压;缠绕工艺中采用的是360°全方位立体包络缠绕。
制衬工艺中采用的是喷射成型,厚度要求为1.28mm,无碱方格布与喷射纱交替铺层,铺层方式采用间断式完成,避免一次制作完成。
脱模工序中模具的封头部位开有充气孔,在内衬制作完成后,开起空气压缩机进行充气,使内衬脱离模具。
内衬对接工艺,筒体与封头进行切边处理,在处理后的切边部位粘贴支撑板,支撑板为15cm×5mm,采用行吊进行定位对接。
缠绕工艺中的内衬需要冲入一定量的气体,避免缠绕中出现凹陷,架空,缠绕纱线小车在微机控制下走位到罐体的封头端面处,纱线小车上的导丝头由微机控制通过伸缩对罐体封头端面进行包络缠绕。
玻璃钢容器设备,容器壳体机器自动缠绕,内件手糊连接,接管局部加强补筋。玻璃钢容器设备的罐壁采用了内衬层-结构层-外保护层。内衬层:分别由含胶量95%的内表面毡层和含胶量75%的短切毡层组成。内表面毡层起防腐、防渗作用。短切毡层既可起到防腐、防渗作用,又可起到加强表面层作用。同时在树脂中加入适量抗静电剂,改善其导电性能。结构层:结构层是三相分离器的承压层,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断裂延伸率。外保护层:外保护层表面加入适量的防紫外线吸收剂,起抗老化的作用。
玻璃钢容器设备用于分离油及固体杂质,它包括有罐体、滤料层、进料管、排水管、排污管、阀门,特点是在罐体内装有颗粒状过滤层(石英砂),在过滤层上下端的侧壁上各设置有与污水进料管,及污水排放管,在过滤层的上部设置有一与污水排放管相连通的筛管,罐体底部带有排水管。本结构除油及杂质效率高,净化后的水可回用,滤料不用更换,定期稍加补充即可,再生不用清水,可实现全自动化运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具有优越的耐腐蚀性能。
2、具有良好的防静电性能。
3、具有优越的抗老化性能。
4、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5、具有较低的综合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玻璃钢容器设备的生产配方,制备原料包括表面毡、短切毡、无碱玻璃纤维、喷射纱、树脂、固化剂、促进剂、抗静电剂、防紫外线吸收剂。促进剂为环烷酸钴溶液,固化剂为过氧化甲乙酮溶液,树脂为不饱和聚酯树脂。
树脂与促进剂、固化剂的重量比为100∶1∶1。
生产工艺包括制衬、固化、脱模、对接、缠绕、固化和装配七个步骤。在制衬工艺中采用的是喷射成型工艺;脱模工序中采用的是气压顶出脱模法;内衬对接工艺中采用了修整、粘贴支撑板、精确对位处理;缠绕工序中内衬为充气支压;缠绕工艺中采用的是360°全方位立体包络缠绕。
制衬工艺中采用的是喷射成型,厚度要求为1.28mm,无碱方格布与喷射纱交替铺层,铺层方式采用间断式完成。
脱模工序中模具的封头部位开有充气孔,在内衬制作完成后,开起空气压缩机进行充气,使内衬脱离模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胜利油田新大管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胜利油田新大管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38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汁荔枝甜酒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玻璃钢储罐的生产配方及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