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风扇的轴管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40486.0 | 申请日: | 2010-03-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2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荣;孙新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元山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D29/053 | 分类号: | F04D29/053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王璐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风扇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管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风扇的轴管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参阅图1,现有散热风扇1为了节省成本以及制作方便,通常使用塑胶材质制作。现有塑胶轴管11通常与一个壳体12以射出成型的方式制作为一体,组装时再将一个轴承13设置于该塑胶轴管11内。然而在一扇轮14的转轴15旋转时会持续与该轴承13摩擦而产生热量,但是塑胶材质的导热系数低,所以热量不易逸散而会累积于该轴承13内,长期在高温下运转容易造成该轴承13劣化,而影响整体使用寿命。
参阅图2,另一种散热风扇2为了改善上述散热不佳的问题,而采用散热效果较佳的金属轴管21。现有金属轴管21由于散热效果佳,因此能改善现有塑胶轴管11热量容易累积在该轴承23上的问题,避免影响该轴承23的使用寿命。然而,现有金属轴管21的制造方法是以车削、冲压或压铸的方式将金属铜制作成轴管的形状。组装时再将该金属轴管21插设于该壳体22上,但是该金属轴管21的中间必须预留用以设置该轴承23的空间,因此在进行车削、冲压或压铸制程时需要较高的精准度,如此会提高制作难度而增加生产成本。
所以,如何改善现有金属轴管21制造方法的难度与高成本问题,同时改良现有塑胶轴管11的散热效率,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持续努力研究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效果佳、制程简单、节省成本的散热风扇的轴管制造方法。
本发明散热风扇的轴管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出一轴管且该轴管适用于设置在一散热风扇的底框上,该散热风扇的轴管制造方法包括一成型步骤及一烧结步骤。
该成型步骤是将一多孔性材料填充入一模具内,并以高压法将该多孔性材料压制成型为一呈轴管形状的坯体。该烧结步骤以一设定温度对该坯体进行烧结,而获得一具有多孔隙的轴管。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较佳地,前述散热风扇的轴管制造方法,其中在该成型步骤中,该多孔性材料为粉末状,并选自于金属材料或陶瓷材料其中至少一种所制成。
较佳地,前述散热风扇的轴管制造方法,其中在该成型步骤中,该多孔性材料为不同粒径的粉末。
较佳地,前述散热风扇的轴管制造方法,其中该金属材料选自于铜、镁、铁、铝、锌、镍、铬、钛、银或上述的组合。
较佳地,前述散热风扇的轴管制造方法,其中该陶瓷材料选自于氧化硅、氧化铝、碳化硅、硼化锆、硼化镧或上述的组合。
较佳地,前述散热风扇的轴管制造方法,其中该设定温度低于该多孔性材料的熔点。
较佳地,前述散热风扇的轴管制造方法,其中该设定温度介于该多孔性材料的熔点的30%至95%之间。
较佳地,前述散热风扇的轴管制造方法,其中该设定温度是该多孔性材料的熔点的8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该成型步骤将该多孔性材料压制成轴管形状的坯体,再以该烧结步骤使该坯体固化为该轴管。组装时将该轴管插设于该底框上,再将一轴承插设于该轴管内,当该散热风扇转动而与该轴承摩擦产生热量时,可以通过该轴管上的所述孔隙达到散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一说明现有具塑胶轴管的散热风扇的剖视图;
图2是一说明现有具金属轴管的散热风扇的剖视图;
图3是一说明本发明散热风扇的轴管制造方法的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一辅助说明图3中该成型步骤的示意图;
图5是一说明该轴管烧结完成后的态样的立体图;
图6是一辅助说明该轴管以紧配合的方式插设于一散热风扇上的剖视图;及
图7是一辅助说明该轴管以包射的方式插设于一散热风扇上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3,该散热风扇的轴管制造方法的较佳实施例包括一成型步骤4及一烧结步骤5。
参阅图4,该成型步骤4是以一组模具41将该多孔性材料3挤压成一个呈轴管形状的坯体31。该模具41包括一个上模411及一个与该上模411相对应的下模412。先将粉末状的多孔性材料3填充入该下模412内,再通过该上模411以高压法将该多孔性材料3填压成紧实的坯体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元山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元山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04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