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械增压器输入端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40023.4 | 申请日: | 201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12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施法佳;周俊;祝莹;范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杰锋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14 | 分类号: | F04C2/14;F02B33/36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蒋光恩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 增压 输入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增压器领域,更具体的说,本发明是涉及一种机械增压器输入端总成。
背景技术
在不增加缸体容积的情况下,发动机增压技术可以就能大幅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因而越来越受到重视。汽车发动机的增压技术主要有废气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相对废气涡轮增压,机械增压器瞬态响应特性好、使用维护简单、寿命长等优点,因而逐渐在发动机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传统的带机械增压中冷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图如附图6所示。机械增压器39有一对相互啮合的主动转子35和从动转子36,这两个转子分别固定在主动轴12从动轴16上,主从动轴的两端由轴承II7支撑,这对转子轴由一对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13和从动齿轮14驱动。机械增压器39一般由发动机曲轴驱动,发动机曲轴的扭矩由发动机带轮40通过皮带37输送到增压器带轮2上并驱动增压器旋转。气体从增压器进气管38进入机械增压器39,增压后的气体经过中冷器34冷却后进入发动机32的进气歧管33,发动机32燃烧后的废气由排气歧管31流向排气管30并最终排到大气中。
中国专利号为CN200410023340.2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机械增压器的专利技术,该专利技术中的机械增压器是一种传统的增压器。该机械增压器的一对正时齿轮与带轮分别位于增压器的两端,带轮将扭矩从主动轴经过正时齿轮传递给从动轴,主动轴及靠近带轮一侧的轴承所承载的负荷较大,发动机输出扭矩的脉动特性也将严重影响增压器的性能和可靠性;此外,这种技术也未能很好的解决增压器轴承齿轮的润滑及与发动机的隔振问题。
现有技术中的机械增压器,驱动扭矩直接从输入轴传递到增压器转子。由于车用发动机的输出扭矩并不完全平稳恒定,而是脉动的,这将导致增压器内一对正时齿轮回弹,并伴随着咔嚓咔嚓的声音,因此现有增压器的振动和机械噪声是很大的。此外,相互啮合的齿轮和轴承的高速旋转,都需要保证齿轮和轴承得到充分的润滑,否则将严重影响机械增压器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而传统的机械增压器由于润滑油的密封性能不好,经常发生漏油现象,这就要求在平时维护时定期为增压器补充润滑油。这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使增压器的耐久性面临着潜在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降低机械增压器的机械噪声,提高机械增压器的运行平稳性的增压器输入端总成。
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为一种机械增压器输入端总成,包括带轮,所述的机械增压器输入端总成还包括前盖板,轴承板,输入轴,主动轴,从动轴,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所述的前盖板和轴承板构成空腔结构,输入轴与主动轴安装在空腔内,输入轴与主动轴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设置为输入轴带动主动轴转动的结构,主动齿轮套装在主动轴上,从动齿轮套装在从动轴上,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输入轴与带轮固定连接,带轮与输入轴连接的另一面上装有装饰盖。
所述的前盖板和轴承板构成整体外形呈“T”型的结构,前盖板和轴承板内部结构为油腔,安装在前盖板内的输入轴与前盖板内壁之间安装轴承I,输入轴与主动轴之间安装联轴器,联轴器包括前轮毂,扭转弹簧,后轮毂,主动轴与从动轴上分别套装轴承III,轴承板上设置安装孔,分别用于安装主动轴与从动轴的轴承III。
所述的前盖板内设置沿圆周一周的一级凸台和二级凸台,骨架油封嵌装在前盖板内的一级凸台上,所述的靠近油腔的输入轴与前盖板内壁之间安装轴承II,前盖板内的二级凸台与轴承II之间设置压缩弹簧,轴承板上的安装孔设置分别套装在主动轴与从动轴上的骨架油封,骨架油封的外圈与安装孔内壁贴合,骨架油封设置在轴承III的外侧。
所述的轴承III的外圈上均镶嵌有沿轴承外圈一周的片状的注塑环(注塑环采用工程塑料、或比轴承板材料热膨胀系数大的材料均可),所述的注塑环设置为镶嵌一道或一道以上的结构。
所述的安装轴承III的轴承板在位于油腔一侧的安装孔的边沿设置向安装孔中心线方向突出的卡端,从而形成将轴承III卡装在轴承板上的结构。
所述的油封骨架与旋转轴(包括输入轴,主动轴,从动轴)接触的密封唇设置为双层结构,包括防油唇和防尘唇,防油唇是采用带回油纹的耐磨聚四氟乙烯(PTFE)。
所述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均采用小模数(模数小于1)、小压力角(压力角小于15°)、齿顶高系数大(齿顶高系数大于1)的齿轮。
所述的后轮毂的内孔上安装衬套,输入轴插入安装有衬套的后轮毂的内孔中,衬套的内壁涂有耐磨、摩擦系数小、适合于无油润滑的PTFE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杰锋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未经芜湖杰锋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00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芯铝绞线防腐油脂的涂覆装置
- 下一篇:源极驱动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F04C 旋转活塞或摆动活塞的液体变容式机械
F04C2-00 旋转活塞式机械或泵
F04C2-02 .弧形啮合式的,即各配合元件具有圆弧形传送运动,每个元件都具有相同数目的齿或齿的等同物
F04C2-08 .相互啮合式,即带有与齿轮机构相似的配合构件的啮合
F04C2-22 .内轴式,与其配合元件在相互啮合处具有同方向的运动,或其中的1个配合元件是固定的,内部元件比外部元件有更多的齿或齿的等同物
F04C2-24 .反向啮合式的,即配合元件在相互啮合处的运动方向相反
F04C2-30 .具有F04C2/02,F04C2/08,F04C 2/22,F04C 2/24各组中两组或多组所包含的特征,或具有包含在这些组中的一个组的特征,并且配合元件之间具有其他形式的运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