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层管的弯管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37287.4 | 申请日: | 201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4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刘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旗丰消声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9/15 | 分类号: | B21D9/1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48 | 代理人: | 朱晓光 |
地址: | 52312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层 弯管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层管的弯管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由于双层管具有内外两层管壁,因此,双层管在弯管加工时,其加工难度要更大些。尤其对于内层管壁为异形表面的双层管,因其内管壁表面凹凸不平,在弯曲拉伸时,充填物质都无法对内层管壁产生合理的作用效果。
现有技术中,双层管的弯管工艺为:
外层管下料→内层管下料→内层管两端都扩口→内、外层管组装点焊→封堵一头管端→充液体填充物→冰冻→弯管→冲刷→溶解内充物→干燥→切管→完工检验。
旧工艺存在问题:
一、由于原有的液态填充物冰冻成固态后脆性大,弯管时易粉碎,对管子的支撑易失效,造成内层管弯曲外侧面与外层管接触,从而降低了双层管的功效,而且弯曲部位变扁较严重。
二、冰箱里的防冻液对产品设备腐蚀严重,造成产品生锈和设备使用寿命明显缩短。
三、由于冰箱使用了氟利昂,不符合环保要求。
四、由于冰冻时间需要10小时以上,生产周期长。
五、由于冰箱配置在弯管机旁,冰冷潮湿,工作环境恶劣。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双层管的弯管新工艺,本发明的双层管的弯管新工艺,两层管之间用固态物充填,可以保证弯管时两层管之间的充填物不会粉碎,实现对两层管子之间的有效支撑,从而使弯管后的内层管弯曲外侧面与外层管保持满意的距离,充分发挥了双层管的功效,而且弯曲部位形状圆滑美观。
同时,本发明双层管的弯管新工艺不再使用冰箱,再不会造成防冻液对产品设备的严重腐蚀。
由于不再使用冰箱,就不使用氟利昂,有利于环保要求。
由于省掉了冰冻工序,生产周期大大缩短,工作环境明显改善。
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实施双层管的弯管新工艺,所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外层管下料;
b.内层管下料;
c.接下来将内层管的一端制成扩口端;
d.然后将内层管的另一端进行封堵,制成封堵端;
e.接下来将内层管、外层管组装焊接;
f.充弯管专用固态填充物;
g.进行弯管工序;
h.溶解弯管专用固态填充物;
i.切管;
j.完工检验。
步骤c所述将内层管的一端制成扩口端是指将扩口端扩到边沿与外层管可以搭接的程度。
步骤d所述将内层管的另一端进行封堵是指将该端口用盖板封闭,不再留任何气隙。
步骤e所述将内层管、外层管组装焊接是指将内层管的扩口端边沿与外层管的一端口焊接;而在将内层管的封堵端,借助一个以上的链接片将内层管、外层管焊接定位,并留有向两层管之间输入物质的注物孔。
步骤f所述将弯管专用固态填充物进行充填,是将诸如低熔点锡-铟合金或低熔点锡—铋—铅合金充填。
所述将弯管专用固态填充物进行充填后,对其加热,使其溶化,然后冷却。
所述将弯管专用固态填充物进行充填,是在其中加入直径小于内层管、外层管之间距离的金属圆球充填。
所述将含有金属圆球的弯管专用固态填充物进行充填后,对其加热,使其溶化,然后冷却。
步骤h所述将弯管专用固态填充物进行热溶解,紧接着之后要将内层管、外层管之间的物质全部排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最大优点在于两层管之间用固态物充填,可以保证弯管时两层管之间的充填物不会粉碎,实现对两层管子之间的有效支撑,从而使弯管后的内层管弯曲外侧面与外层管保持满意的距离,而且弯曲部位形状圆滑美观,使用后充分发挥了双层管的功效。
同时,本发明双层管的弯管新工艺不再使用冰箱,再不会造成防冻液对产品设备的严重腐蚀。
由于不再使用冰箱,就不使用氟利昂,有利于环保要求。
由于省掉了冰冻工序,生产周期大大缩短,工作环境明显改善。
保证了精确的使之投入小,有利于施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双层管的弯管工艺中内层管、外层管下料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双层管的弯管工艺中内层管一端扩口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双层管的弯管工艺中内层管一端封堵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双层管的弯管工艺中充填物质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外层管
2、内层管 3、壁距离
4、链接片
5、盖板
6、弯管专用固态填充物
11、一端口 21、扩口端 31、注物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旗丰消声器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旗丰消声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72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