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备行星齿轮机构的自动变速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36310.8 | 申请日: | 2010-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9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 发明(设计)人: | 塚田善昭;菅野嘉久;吉田圭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16H3/46 | 分类号: | F16H3/46;F16H6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备 行星 齿轮 机构 自动变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行星齿轮机构的自动变速器,该自动变速器例如装载在车辆上。
背景技术
已知这样一种自动变速器,该自动变速器具有多个变速单元,各变速单元具有行星齿轮机构和根据输入轴的旋转速度控制变速比的变速比控制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5514043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6525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283251号公报
在具有多个行星齿轮机构的自动变速器中,因为在各变速单元的行星齿轮机构中多个齿轮常时啮合,会由于起因于该啮合的啮合音使自动变速器产生的噪音变大。因此,为了降低噪音,在设置了形成对行星齿轮机构的啮合部进行收容齿轮室的室壁的情况下,由于每个行星齿轮机构都形成有齿轮室,变速单元的构成部件(该构成部件包括行星齿轮机构及变速比控制机构、和这些机构以外的部件。)的配置在各变速单元中都是相同的,因而基于多个变速单元中的部件的共用化的零件个数的削减比较困难,在基于零件数量的削减的成本削减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此种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在具有多个含有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单元的自动变速器中,能够谋求基于零件数量的削减的成本削减,并能够提高对基于啮合音的噪音的降低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是一种自动变速器,具有:由原动机(E)旋转驱动的输入轴(20);一次变速单元(M1),该一次变速单元具有:一次行星齿轮机构(P1),其具有三个一次要素齿轮,即中心齿轮(30)、支承行星齿轮(41)的行星齿轮架(40)以及环形齿轮(50);一次变速比控制机构(C1),其对基于输入有所述输入轴(20)的旋转的所述一次行星齿轮机构(P1)的一次变速比(r1)进行控制;二次变速单元(M2),该二次变速单元具有:二次行星齿轮机构(P2),其具有三个二次要素齿轮,即中心齿轮(30)、支承行星齿轮(141)的行星齿轮架(140)以及环形齿轮(150);二次变速比控制机构(C2),其对基于输入有所述一次变速单元(M1)的一次输出旋转体(44b)的旋转的所述二次行星齿轮机构(P2)的二次变速比(r2)进行控制;输出轴(23),对该输出轴输入所述二次变速单元(M2)的二次输出旋转体(175)的旋转;变速器外壳(16),该变速器外壳收容所述一次变速单元(M1)以及所述二次变速单元(M2),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行星齿轮机构(P1)的一次啮合部(H1)以及所述二次行星齿轮机构(P2)的二次啮合部(H2)被收容在一个齿轮室(19)内,该齿轮室(19)由在轴向上相互分离的第一侧壁(75)以及第二侧壁(175)和在所述第一侧壁(75)以及所述第二侧壁(175)之间在轴向上延伸的周壁(45b、146、T)形成在所述变速器外壳(16)内,所述第一侧壁(75)以及所述第二侧壁(175)分别由所述一次变速比控制机构(C1)所具有的一次侧壁(75)以及二次变速比控制机构(C2)所具有的所述二次侧壁(175)构成,所述三个一次要素齿轮中的第一一次要素齿轮(50)具有在轴向上位于所述一次侧壁(75)与所述一次啮合部(H1)之间的一次齿轮侧壁(54),所述三个二次要素齿轮中的第一二次要素齿轮(130)具有在轴向上位于所述二次侧壁(175)与所述二次啮合部(H2)之间的二次齿轮侧壁(133),所述一次侧壁(75)以及所述一次齿轮侧壁(54)和所述二次侧壁(175)以及所述二次齿轮侧壁(133),从轴向观察分别在包含所述一次啮合部(H1)以及所述二次啮合部(H2)的径向范围构成双层壁。
技术方案2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中,所述周壁(45b、146、T)由以下部分构成:所述三个一次要素齿轮中的第三一次要素齿轮(40)所具有的一次齿轮周壁(45b)、所述三个二次要素齿轮中的第三二次要素齿轮(140)所具有的二次齿轮周壁(146);所述一次变速比控制机构(C1)以及所述二次变速比控制机构(C2)所具有的共用的外周壁(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63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形状测定装置用探测器以及形状测定装置
- 下一篇:车内用盖锁紧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