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近场辐射移动通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35534.7 | 申请日: | 201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8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翁金辂;张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5/02 | 分类号: | H04B5/02;H04M1/02;H01Q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嘉和天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69 | 代理人: | 严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汐***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近场 辐射 移动 通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通信装置,特别是一种低近场辐射(low near-field radiation)移动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科技的快速发展,带动各式各样的无线通信产品不断的推陈出新,移动通信装置与人们生活已产生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又以手机为最重要的通信产品。目前手机天线性能的优劣除了考虑天线工作带宽涵盖范围及天线远场辐射效率外,天线在近场内的电磁场场量分布也逐渐受到重视。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规定在美国销售的大部分手机都需要通过助听器兼容性(HAC,Hearing Aid Compliance)的规范要求,此规范主要是限制手机天线的近场辐射电磁场场量,使得配戴助听器的使用者在手机通话状态下并不会受到手机天线的干扰而造成助听器无法正常运作。根据规范要求手机天线在不同的工作频带下有其对应的近场电场场量以及磁场场量大小的限制。
一般对于直立式手机而言,由于低频GSM850/900(824~960MHz)工作频带的近场电磁场场量规范较宽松,再加上高频UMTS(1920~2170MHz)工作频带其使用较低的最大输出功率(约0.125W),因此这三个工作频带较容易满足规范的要求。相比较起来,高频GSM1800/1900(1710~1990MHz)工作频带就不容易通过规范要求。同时传统手机天线并不容易藉由调整天线结构来降低其近场辐射电磁场场量,所以传统手机天线较难通过助听器兼容性的规范要求。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低近场辐射移动通信装置,以改善先前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低近场辐射移动通信装置,其主要是使用一电感耦合组件,可以在1710~1990MHz之间的一特定频率下产生一共振模态,使得位于该接地面上的表面电流有效下降,特别是在电路板另一端处的出音孔附近,因此该低近场辐射移动通信装置在GSM1800/1900工作频带内的近场辐射电场场量及磁场场量得以降低。在本发明的低近场辐射移动通信装置中,可以在不改变天线结构及尺寸的情况下,其天线在GSM1800/1900工作频带内的近场电磁场场量能够下降以满足助听器兼容性规范的要求。同时该电感耦合组件尺寸小,可以容易置于移动通信装置内部,并不影响移动通信装置的整体尺寸。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低近场辐射移动通信装置包含:一电路板、一接地面、一天线组件以及一第一电感耦合组件,该接地面位于该电路板上,该接地面具有一第一侧边与一第二侧边;该天线组件位于该电路板上或邻近于该电路板,该天线组件具有一第一工作频带及一第二工作频带;该第一电感耦合组件位于该接地面的该第一侧边,该第一电感耦合组件具有一金属片及一电感元件,该金属片经由该电感元件电气连接至该接地面,该第一电感耦合组件在该第二工作频带内的一特定频率产生一共振模态,以降低位于该接地面上的表面电流激发,使得该低近场辐射移动通信装置在该第二工作频带内的近场辐射电场场量及磁场场量降低。
根据本发明其中的一实施方式,该电感元件为芯片电感。该第一电感耦合组件位于一介质基板上,并且介质基板大致垂直于该电路板。该电感耦合组件可以使用二个,并分别位于该接地面的两侧边。
本发明使得低近场辐射移动通信装置的近场电磁场场量有效下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低近场辐射移动通信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低近场辐射移动通信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低近场辐射移动通信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低近场辐射移动通信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实测返回损失图。
图5为本发明的低近场辐射移动通信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二工作频带近场辐射模拟电场场量下降图。
图6为本发明的低近场辐射移动通信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二工作频带近场辐射模拟磁场场量下降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低近场辐射移动通信装置1、2、3 金属片 141、341
电路板 11 电感元件 142、342
接地面 12 介质基板 143、343
第一侧边 122 金属连接线 34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55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