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2-双噻唑非核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作为肝炎病毒抑制剂的用途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31636.1 | 申请日: | 2010-03-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91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南发俊;左建平;张仰明;唐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7D277/56 | 分类号: | C07D277/56;A61K31/427;A61P31/20;A61P31/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丽娟;朱梅 |
| 地址: | 2000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噻唑 核苷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药物 组合 作为 肝炎 病毒 抑制剂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领域,涉及一类2’,2-双噻唑非核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包含该类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该类化合物同时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和抗丙型肝炎病毒的活性,可用于治疗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
背景技术
病毒感染性肝炎是当今国际公认的治疗学难题,也是最常见和危害性最大的一类肝炎,传染性很强。通常引起肝炎的病毒主要有甲、乙、丙、丁、戊五型。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通过肠道传染,病毒污染水源或食物后可形成大流行,不过不会发展为慢性,也不会引起肝硬化,并且患病后有终身免疫力。乙、丙和丁型病毒性肝炎均通过血液传播,少数也可因密切接触病人的唾液、精液、乳汁等感染,如夫妻之间、母婴之间的相互传染。肝炎病毒中的乙型(HBV)、丙型(HCV)和丁型(HDV)在急性感染后有80%以上会转为慢性,其中,20%若持续感染有可能发展成肝硬化,其中的1%~5%转为肝癌。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有1.2亿人,每年因病毒性肝炎导致直接经济损失300亿~500亿人民币;而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是欧美及日本等国家终末期肝病的最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7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根据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3.2%。
HBV和HCV虽然同属于肝炎病毒,并有着相似的传播途径,但它们却分属于不同的病毒属。HBV属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为部分双链环状DNA,而HCV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为单股正链RNA 病毒。目前临床上抗HBV药物较多且主要为核苷类药物,如拉米夫定(lamivudine)、泛昔洛韦(famciclovir)、洛布卡韦(lobucavir)、阿地福韦(adefovir dipivoxiil)、FTC(二脱氧氟硫代胞嘧啶)、FMAU(氟甲阿糖尿嘧啶)、FDDC(氟二脱氧胞嘧啶)、BMS 200475(环氧羟碳脱氧鸟苷)和恩替卡韦(enticavir)等。由于HBV和HCV的病毒类型不同,现有的HBV治疗药物并不能用于HCV的治疗。对于HCV,临床上还未有有效的小分子药物,目前最有效的HCV治疗方案就是干扰素-广谱抗病毒药联合使用,如干扰素与病毒唑联合应用,但持续疗效低于40%,且不良反应大。
因此,探索与开发病毒性肝炎治疗药物一直是国内外医药学家工作的重点。
国际申请PCT/CN2007/001861(国际公布号WO 2007/147336)是本申请人先前的一篇国际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类杂环非核苷类化合物及其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活性,可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然而后续研究发现,该类化合物的某些药代参数,尤其是生物利用度很低,如化合物W28F在雄性大鼠(10mg/kg)上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仅为2.80%。因此迫切需要对该类化合物结构进一步修饰,使这些化合物在保持其强抗病毒活性的同时,改善其生物利用度。
本发明人对其中的2’,2-双噻唑非核苷类化合物在原有化合物结构基础上在噻唑环的5位侧链上引入羟基、卤素原子或双键,所得化合物不仅保持了原化合物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活性,并有效改善了原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深入研究还发现,这类新型的2’,2-双噻唑非核苷类化合物不仅具有抗乙肝病毒活性,还具有抗丙肝病毒的生物活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类新型的2’,2-双噻唑非核苷类化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本发明的2’,2-双噻唑非核苷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乙型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抑制剂的药物组合物,其含有本发明的2’,2-双噻唑非核苷类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本发明的2’,2-双噻唑非核苷类化合物在制备治疗乙型和/或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如下通式I所示的2’,2-双噻唑非核苷类化合物:
其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H或C1~C4的烷基,并优选R1为H、甲基或乙基,R2为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16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正丁酰氯的化学合成方法
- 下一篇:流式传输客户端系统基本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