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脉冲信号调制与功率放大电路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27362.9 | 申请日: | 2010-03-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0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吴华夏;方卫;金兴隆;孟庆贤;张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3K7/00 | 分类号: | H03K7/00;H03F3/20 |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方峥 |
| 地址: | 241002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脉冲 信号 调制 功率 放大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用来实现高频脉冲信号的调制与功率放大的电路,具体为一种脉冲信号调制与功率放大电路。
背景技术
普通的调制电路是用一个脉冲小信号输入到MOS管的栅源极,控制MOS管漏源的导通与截止从而形成功率放大控制信号。但这种方式的信号调制电路只适用于低频率窄脉宽信号的放大,而且此种电路形成的信号拖尾特别严重。由于MOS管本身存在着极间电容,因此当信号截止时MOS管仍然处于导通状态,这样就会严重拓宽脉冲宽度,如果脉冲信号的占空比较大,可能MOS管就会一直处于导通状态,不能得到电路设计者预想得到的放大信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脉冲信号调制与功率放大电路,用简单的电路来实现高频率高占空比控制信号的放大,以解决调制电路中控制脉冲信号的脉宽被拓宽和信号拖尾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脉冲信号调制与功率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两路相同的信号放大电路和一路脉冲控制信号形成电路,所述信号放大电路分别包括有型号为A2631的芯片,所述脉冲控制信号形成电路有两路输出,分别与信号放大电路中芯片的信号输入引脚连接,向两路信号放大电路输出相反的信号;
所述一路信号放大电路包括有MOS管V19,两个共基极的三极管V17、V18,连接在所述三极管V17基极与集电极之间的三极管V16,连接在所述三极管V18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16,所述三极管V17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7、R18、三极管V18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8分别与MOS管V19的栅极连接,三极管V17的集电极接外部电源正极,三极管V18的集电极接外部电源负极,所述三极管V16的基极通过相互并联的电容C12与电阻R15、发射极通过电阻R14分别与芯片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三极管V16的发射极还连接外部电源正极,所述芯片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为输入引脚,与脉冲控制信号形成电路的一路输出导线连接,第五引脚通过相互并联的稳压二极管V14、电容C10接外部电源正极,第五引脚还通过电阻R13、与电阻R13串联的且彼此相互并联的电容C11、稳压二极管V15接外部电源负极,所述芯片的第八引脚连接外部电源的正极;所述MOS管V19的源极连接+400V电压,MOS管V19的漏极通过相互串联的电阻R19、R42连接-400V电压;
所述另一路信号放大电路包括有MOS管V37,两个共基极的三极管V35、V36,连接在所述三极管V35基极与集电极之间的三极管V34,连接在所述三极管V36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36,所述三极管V35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37、R38、V36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38分别与MOS管V37的栅极连接,三极管V35的集电极接外部电源正极,三极管V36的集电极接外部电源负极,所述三极管V34的基极通过相互并联的电容C23与电阻R35、发射极通过电阻R34分别与芯片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三极管V34的发射极还连接外部电源正极,所述芯片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为输入引脚,与脉冲控制信号形成电路的另一路输出导线连接,第五引脚通过相互并联的稳压二极管V32、电容C21接外部电源正极,第五引脚还通过电阻R33、与电阻R33串联的且彼此相互并联的电容C22、稳压二极管V33接外部电源负极,所述芯片的第八引脚连接外部电源的正极;所述MOS管V37的源极与所述电阻R19连接,MOS管V37的漏极通过电阻R41连接-400V电压;所述电阻R19与电阻R42之间有导线引出,所述引出导线连接有电阻R43,通过电阻R43作为整个电路的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未经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73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