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竹节纱休闲面料及其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24489.5 | 申请日: | 201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7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胡平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国龙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D06M16/00;D06P3/87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张谦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竹节 休闲 面料 及其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竹节纱休闲面料及其生产工艺,属于纺织面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流行的牛仔布品种主要是环锭纺纱牛仔布、经纬向竹节牛仔布、超靛蓝染色牛仔布、套色、什色牛仔布以及纬向弹力牛仔布等等。用不同纱号、不同竹节粗度、竹节长度和节距的竹节纱,采用单经向或单纬向或经纬双向都配有竹节纱,与同号或不同号的正常纱进行适当配比和排列时,即可生产出多种多样的竹节牛仔布。牛仔布一直以其粗犷、潇洒、舒适、耐穿的风格而深受人们喜爱,目前已发展到双面异色、彩色、提花、绉纹、扎漂印花等,成为服装面料的一个大类。
对于竹节原纱的选用好坏直接影响到竹节牛仔布的质量。首先是对竹节密度与竹节间距的要求,竹节太短成衣水洗后,竹节表露大小给人以一种单调之感。竹节间距太短给人以一种线状之感觉,竹节间距太长,布面达不到一种下雨状的自然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格形似牛仔,但花型比常规牛仔更加丰富、强度和色牢度更好、更环保、更舒适的竹节纱休闲面料及其生产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竹节纱休闲面料,经纱采用A原料、B原料、C原料、D原料;其中A原料为根数比为1∶1的150D/72F黑钻石丝、18.5tex阳粘长竹节纱;B原料为根数比为1∶1的75D/36F阳离子DTY、23.6tex白段彩竹节纱;C原料为根数比为1∶1的150D/96F阳离子DTY、14.7tex兰段彩竹节纱;D原料为根数比为1∶1的150D/96F阳离子DTY、14.7tex红段彩竹节纱;纬纱采用E原料、F原料;其中E原料为根数比为1∶1的160D/108F有光阳乐丽、18.5tex赛络纺亮光纯涤竹节纱;F原料为42.2tex有光纯涤密竹节纱。
一种生产上述竹节纱休闲面料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经纱→络筒→倍捻定型→整经→穿综→穿筘;
(2)纬纱→络筒→倍捻定型;
(3)将经上述加工工序后的经纱各原料和纬纱各原料一起织造成坯布;
(4)坯布检验→坯布打卷→翻布缝头→烧毛→精炼→预缩→染色→成品定型→轧光、灌蒸→检验→打卷。
其中,所述精炼工序选用生物酶进行精炼;染色工序采用阳离子染料、分散染料高温高压一浴法染色,出缸水洗后,再采用喷射染色机进行活性染料染色,且活性染料用小浴比染色;成品定型后,成品经密为375-390根/米,成品纬密为275-290根/米。
所述生物酶为过氧化氢酶、果胶酶、脂肪酶、蛋白酶、纤维素酶中的任意一种,优选过氧化氢酶。
所述活性染料进行染色时的浴比为5∶1。
所述经纱内的A原料,其各组分之间倍捻时的捻度为6T/cmS;经纱内的B原料,其各组分之间倍捻时的捻度为6T/cmS;经纱内的C原料,其各组分之间倍捻时的捻度为6T/cmS;经纱内的D原料,其各组分之间倍捻时的捻度为6T/cmS;所述纬纱内的E原料,其各组分之间倍捻时的捻度为6T/cmS。
所述织造工序采用3/2斜纹组织、2/2斜纹组织及其变化斜纹组织、复合斜纹组织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经纱中的A至D各原料之间的配比、纬纱中的E、F原料之间的配比以及经纱、纬纱之间的配比是根据所要生产的花型而定,在此就不多作限定了。
本发明竹节纱休闲面料,使用了新型纱线阳粘长竹节纱(最长30厘米,倍率3.5倍)、彩纱段彩竹节纱。由于纺纱厂以前没有做过难度这么大的原料,一开始纱线的质量和稳定性都达不到我们的要求。经纬异色的面料对竹节纱的毛羽要求很高,我们要求纺纱厂采用细旦粘胶和阳离子短纤,添加“加捻三角区”装置,减少毛羽和纱疵,提高纺纱质量。纺纱增加了“加捻三角区”装置,提高了条干均匀度和捻度均匀度。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生产系统,丰富了竹节的变化层次和稳定性。采用了清花混合和并条混合相结合的纺纱方法,提高了纱线配比的均匀性。在原细纱机牵伸部蝴蝶牙104T处将前后罗拉传动路线断开,并装入由伺服电机(变频)调控后罗拉瞬时速度,达到控制节长、节距和粗度。段彩纱的纺纱对车间现场管理,尤其是分批分色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不能掺用纺纱中的回料,清梳联工艺不完全适用,采用清花与梳棉的传统纺纱工艺,以适应批量小、品种变换快。梳棉、并条、粗纱、精梳工序宜采用轻定量、慢车速的纺纱工艺。车速降低10-15%,以减少短绒产生。为了控制成纱重量CV%与重量偏差,在梳棉工序,添加适量的抗静电剂;在并条工序,对梳棉条子要先通过预并工艺艺改善条子结构,再按一定混配比例进行1-2道混并,罗拉后区隔距适当放大,以减缓前牵伸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国龙,未经高国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44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