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洋平台锚泊辅助动力定位模型测试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22623.8 | 申请日: | 2010-03-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2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 发明(设计)人: | 王磊;孙攀;李勇跃;张申;杨世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M10/00 | 分类号: | G01M10/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海洋 平台 锚泊 辅助 动力 定位 模型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海洋工程技术领域的装置,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海洋平台锚泊辅助动力定位模型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在深海的恶劣环境条件下进行钻探等工程作业的需要,必须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精确地保持半潜式平台在海面上的位置,但是半潜式平台在水平面内的运动不具有回复力,这就需要安装定位系统,平衡作用在浮体上的外力,减小浮体的水平运动,以减小其水平面的位移。传统的定位方式是锚泊定位,锚泊定位因其结构简单、投资小、节省能源、操作简便而被广泛采用。然而其应用受到水深条件的限制,并且海底土质要有利于抛锚,另外锚泊定位的机动灵活性较差,遇到突发的恶劣海况,不能够及时的撤离。近年来,随着人类对深海的进军,平台的作业水深急剧增加,若仍然仅依靠锚泊线,锚泊线的制作成本会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大幅度的提高,且水深较大,系泊缆索对浮体的影响比较大,两者之间的耦合运动比较强烈,从而降低定位的精度。动力定位因其不受水深的限制,且适于恶劣海况,能够迅速躲避恶劣海况,从而弥补了锚泊定位的不足,但全动力定位系统初始投资和营运成本都比较高,单纯的依靠动力定位将会降低整体的经济效益,故在适当水深的条件下,采取锚泊辅助的动力定位的方式,将会使得平台的能耗、定位精度等各项性能的综合指标达到最优。
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0810036552.2,名称:主动式海洋平台混合模型试验装置,该技术包括:海洋平台模型、拉力传感器、系泊缆模型、滑块、计算机、运动控制卡、驱动器、丝杆、伺服电机、水密装置、非接触式光学测量系统、应变放大器、接线装置和数据自动采集卡及计算机实时分析模块,其中:海洋平台模型通过拉力传感器和系泊缆模型相连,系泊缆模型下端固接于滑块,滑块位于丝杠上面,丝杆和伺服电机固接,水密装置位于伺服电机、丝杠和滑块的外面,且置于水池底部,运动控制卡连接到计算机,非接触式光学测量系统连接数据自动采集卡及计算机实时分析模块,拉力传感器设置在海洋平台模型和锚泊线模型上端之间,拉力传感器连接到应变放大器,应变放大器连接到数据自动采集卡及计算机实时分析模块。该技术的缺陷是:系泊缆顶端固定,不能通过控制系统实施随时收放,并且没有考虑在环境载荷较大的情况下的定位方式。
又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0910045544.9,名称:半潜式平台动力定位模型试验推进装置,该技术的第一轴承、第二轴承设置在内轴上,第一直齿轮设置在步进电机上,第一直齿轮与第二直齿轮啮合,第二直齿轮设置在外轴上端,外轴上设有吊舱和导管,外轴通过第一推力轴承和第二推力轴承连接在外轴套中,第三轴承设置在靠近螺旋桨端的吊舱的一端。该装置能够全方位回转,实现360°全方位推进,适合在环境载荷较大的情况下使用。
综上所述,现阶段急需一种装置:当环境载荷较小时,锚泊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适当调节以满足船舶(或海洋平台)的定位精度要求;当环境载荷较大时,锚泊线不能够满足定位精度需求或者在锚泊线张力达到极限值之前,能够适时启动动力定位装置,实现二者的联合定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海洋平台锚泊辅助动力定位模型测试装置,本发明对现有技术进行了改进,将系泊缆模型、滑块、驱动器、丝杆、伺服电机和水密装置用锚泊机构代替;通过锚泊机构和推力器的联合,利用运动控制模块发出实时指令来满足定位精度要求。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包括:海洋平台模型、推力器、锚泊机构、非接触式光学测量器、应变片、应变放大器、数据采集分析模块、计算机和运动控制模块,其中:运动控制模块分别与锚泊机构和推力器相连并输出运动控制信号,运动控制模块和计算机相连,锚泊机构固定于海洋平台模型上,推力器设置于海洋平台模型内,应变片和应变放大器相连,应变片和锚泊机构相连,应变放大器和数据采集分析模块相连,数据采集分析模块分别与计算机和非接触式光学测量器相连,非接触式光学测量器设置于海洋平台模型上。
所述的锚泊机构包括:锚泊线、锚泊电机、飞轮、齿轮和绞车,其中:锚泊电机和飞轮相连,飞轮和齿轮相连,齿轮和绞车相连,锚泊线缠绕设于绞车上,锚泊线和应变片相连,锚泊电机和绞车固定设于海洋平台模型上,运动控制模块和锚泊电机相连并输出运动控制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26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输电线路用防鸟转刺
- 下一篇:一种新型对讲机大功率有源天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