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合成三氯乙醛的方法及其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21768.6 | 申请日: | 2010-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5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 发明(设计)人: | 罗和安;艾秋红;黄荣辉;李诚;吴剑;刘平乐;熊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C47/16 | 分类号: | C07C47/16;C07C45/29 |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颜勇 |
| 地址: | 411105***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合成 三氯乙醛 方法 及其 装置 | ||
1.一种连续合成三氯乙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乙醇与氯气逆流接触反应,反应在 包括第1级反应器(5)、第2级反应器(6)、第3级反应器(7)、第4级反应器(8)依次连接 组成的装置中进行,所述的第1级反应器(5)、第2级反应器(6)和第3级反应器(7)均为 内环流或外环流反应器;所述的第4级反应器(8)为填料反应器或板式反应器;氯气由第2 级反应器(6)、第3级反应器(7)、第4级反应器(8)的底部分别通入,第2级反应器(6)、 第3级反应器(7)、第4级反应器(8)的尾氯汇合后进入第1级反应器(5);乙醇由第1级 反应器(5)加入,水在第4级反应器(8)分2~3段加入,各级反应器反应得到的中间产物 依次流入下一级反应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合成三氯乙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与第 1级反应器(5)连接的冷凝器(4);所述的第1级反应器(5)的尾气经管线连接到冷凝 器(4)的输入口进入冷凝器(4)冷凝,冷凝液由冷凝器(4)的输出口经管线又返回到 第1级反应器(5),未冷凝的尾气经管线排出回收盐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合成三氯乙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氯气与乙醇的摩 尔配比为3.5~4.5:1,所述的水与乙醇的摩尔配比为0.5~1.5:1:反应总停留时间为 25~45h;其中第1~3级反应器中每级反应器的停留时间为5~9小时,第4级反应器的 停留时间为10~18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合成三氯乙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在第4级反应 器(8)的不同高度分段加入,其中上部水与乙醇的摩尔配比为0.2~0.4:1,中部水与乙 醇的摩尔配比为0~0.5:1,下部水与乙醇的摩尔配比为0.3~1.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合成三氯乙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1级反应器(5) 的温度为10℃~30℃,第2级反应器(6)的温度为50℃~75℃,第3级反应器(7)的 温度为80℃~95℃,第4级反应器(8)的温度为80℃~11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合成三氯乙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氯气加入到 第2级反应器(6)的摩尔数为氯气总加入量的10%~35%,氯气加入到第3级反应器(7) 的摩尔数为氯气总加入量的10%~35%,氯气加入到第4级反应器(8)的摩尔数为氯气总 加入量的30%~80%。
7.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三氯乙醛的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用管 线连接的第1级反应器(5)、第2级反应器(6)、第3级反应器(7)和第4级反应器(8), 所述的第1级反应器(5)、第2级反应器(6)和第3级反应器(7)均为内环流或外环流反应 器;所述的第4级反应器(8)为填料反应器或板式反应器;第2级反应器(6)、第3级反 应器(7)、第4级反应器(8)的底部分别连接有输入氯气的管线;第4级反应器(8)的 下部、中部、上部分别连接有输入水的管线;第1级反应器(5)连接有输入乙醇的管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2级反应器(6)、第3级反 应器(7)、第4级反应器(8)分别由输出尾氯的管线汇合后连接到第1级反应器(5)的 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与第1级反应器(5) 连接的冷凝器(4);第1级反应器(5)经管线连接到冷凝器(4)的输入口,冷凝器(4) 的输出口经管线又返回到第1级反应器(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器(4)还连接有排出尾 气的管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大学,未经湘潭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176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