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病人或顾客远程获取排队号码的排队管理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20179.6 | 申请日: | 2010-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3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邹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琳 |
主分类号: | G07C11/00 | 分类号: | G07C11/00;G06Q10/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睿智专利事务所 44209 | 代理人: | 陈鸿荫;郭文姬 |
地址: | 51803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病人 顾客 远程 获取 排队 号码 管理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队管理方法和系统,用于医院病人等待接受救治或医治服务,或者用于其他需要等待服务和帮助的非相关顾客服务行业。
背景技术 多年来,许多出版的文章和评论均探讨了医疗保健服务所增加的问题和效率低的情况。这在拥有社会化机器和众多人口的社会中尤其显著,与政府机关或代理处的情况也息息相关,例如:机动车辆管理所(DMV)、社会安全局或护照申请处。通常,成千上万人为了享受基本服务不得不排队等待六个小时、八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在医院候诊室逗留时间太长可能感染病毒或疾病。许多人要在医院等待好几个小时接受诊断和治疗,这实在是一种危险。当一个人在候诊室的时候,很容易感染他人携带的更严重的疾病,然后将其传播给家人和其他接触者,导致该种疾病得以迅速蔓延。想象一下,假如禽流感或甲型H1N1流感在某一城市流行,许多可能患有其他轻度疾病且必须去医院就医的病人则可能由于在医院候诊室等待4个小时或更久而感染禽流感或甲型H1N1流感。因此,候诊室将成为加剧和有利于流行病传播的一种渠道。
目前的排队管理系统涉及获取号码和等待两个流程,并没有足够的统计分析数据和实时资料,包括平均病人等待时间、单独与医生接触时间和其他变量。由于目前使用的排队管理系统,人们都尽可能早地来到医院候诊大厅。一些人可能驱车到处寻找停车场地,还要时不时去支付停车延时费。当前现有的排队系统要求病人亲自到排队机处取号和排队。因此,病人必须请假一天去医院,通过候诊大厅的号票机取得排队号。这样,必然会引起能源和生产力的浪费,也增加了员工和病人患传染病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病人或顾客远程获取排队号码的排队管理方法和系统,使得病人或顾客可以远程发送短消息业务文本消息并接收所分配的排队号、预计等待时间、目前的服务号和医院管理所要求的若干其他配置功能。
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病人或顾客远程获取排队号码的排队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排队管理装置接收病人或顾客请求者借助移动电话远程发送的排队号请求短消息,该排队号请求短消息内容包括请求者的身份信息和服务指导信息;
②排队管理装置确定收到该排队号请求短消息,并根据所述服务指导信息生成并发送一新的排队号短消息,该排队号短消息内容包括新的排队号、预计等待时间和当前服务的排队号;
③所述排队管理装置追踪所有接收和发送的短消息,以确定没有重复排队号被发送;
④所述排队管理装置追踪当前服务的排队号和后续排队号的服务时间,计算从一个排队号到下一个排队号所需要的时间。
所述排队管理方法的步骤②中,所述排队管理装置确定收到排队号请求短消息后,先判断是否为一重复性请求者发送,如果是一重复性请求者发送的短消息,排队管理系统生成并发送一特定的排队号信息,该特定的排队号信息不包含预计等待时间和当前服务的排队号。
所述排队管理装置设定所述排队号请求短消息文本格式规则,请求者遵守该排队号请求短消息文本格式规则以便成功获得与排队管理相关的排队号。
所述排队号请求短消息的发送格式和回复格式可由用户设置。
本发明提出另一种病人或顾客远程获取排队号码的排队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排队管理装置接收病人或顾客请求者借助广域网或局域网远程发送的排队号请求信息,该排队号请求信息内容包括请求者的身份信息和服务指导信息;
②排队管理装置确定收到该排队号请求信息,并根据所述服务指导信息生成并发送一新的排队号信息,该排队号信息内容包括新的排队号、预计等待时间和当前服务的排队号;
③所述排队管理装置追踪所有接收的排队号请求信息和发送的排队号信息,以确定没有重复排队号被发送;
④所述排队管理装置追踪当前服务的排队号和后续排队号的服务时间,计算从一个排队号到下一个排队号所需要的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琳,未经邹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01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