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微桑叶茶粉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16262.6 | 申请日: | 201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7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朱祥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桑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以桑叶、桑叶提取物(野尻霉素)和茶叶 为原料的超微桑叶茶粉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桑叶是桑科(Morus alba L.)植物的叶子,是桑树地上部分的主要产物,每年可以采摘 多次。我国古代就发现了桑的药用与保健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桑叶乃阳明之药,汁煎 代茗,能止消渴,明目长发。《本草经疏》中记有桑叶味苦、甘、寒,甘所以益血,寒所以 凉血,甘寒相合,故下气而益阴,又能明目而止渴,有补益之功。
近代研究发现,桑叶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如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生物碱、黄酮 类化合物和多糖等,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降血糖、降血压、抗衰老、抗病毒等。近年来的 研究发现,桑叶中含它所特有的一种生物碱——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能显 著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有效阻止淀粉分解为葡萄糖,使得进入血液的葡萄糖减少,从而 起到降血糖作用。这对预防和辅助治疗糖尿病有积极作用,对于开发桑叶保健食品具有重要 意义。
由于桑叶具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又是药食同源的植物,因而可应用于食品或 功能性食品开发。因桑叶含有特有的气味,所以一般需要对桑叶进行处理。另外,由于一般 的桑叶茶由于水温和饮下的量等原因,食下的桑叶有效成分并不多。因此,在加工过程中改 善桑叶茶的口感以及控制食下量,对于桑叶能否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至关重要。
现已研制的某些桑叶茶产品,多为以桑叶粗粉末为原料制成的袋泡茶。虽然可以通过开 水冲泡,浸泡出一定量的有效成分,但是由于浸泡时间以及开水温度等因素的限制,造成茶 水中有效成分含量有限,且不稳定,难于起到稳定而又良好的保健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超微桑叶茶粉的制备方 法。
为解决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选取:选择春季或秋季的成熟桑叶;
(2)杀青:使用滚筒、热风或锅炒杀青,然后直接用叶打机进行叶打碎块,叶打碎块 期间通风降温;
(3)揉捻:按照轻压10min、重压25min、轻压10min的循环规律反复进行揉捻,揉捻 完成后进行解块;
(4)干燥:采用热风、微波或辐射干燥的方法对揉捻后的桑叶进行干燥,直到桑叶含 水量小于5%;
(5)初破碎:使用粉碎机进行适度破碎,筛除不易破碎的叶柄和叶脉;
(6)超微粉碎:使用超微粉碎机械对桑叶进行粉碎,用超微粉分离收集装置收集10μm 以下的超微桑叶粉末;
(7)按照步骤(1)至(6)中桑叶的加工方法,制备超微茶叶粉末,其中:茶叶原料 选择春季或秋季的成熟茶叶,茶叶的揉捻时间为轻压5min、重压10min、轻压5min;
(8)混合:用V型混合机先将桑叶超微粉末与野尻霉素粗制品按9∶1~8.5∶1.5的质 量比充分混合,然后将该混合物与超微茶叶粉末按7∶3~5∶5的质量比充分混合,得到超 微桑叶茶粉;所述野尻霉素粗制品中的野尻霉素质量含量为10%~12%;
(9)包装:将超微桑叶茶粉在相对湿度小于50%环境下用复合膜包装,于0~5℃低温 下保存。
作为一种改进,步骤(4)所述干燥温度为120~130℃。
作为一种改进,步骤(6)所述超微桑叶粉末或步骤(7)所述超微茶叶粉末,在混合、 包装之前,保存于相对湿度小于50%、低温0~5℃的条件下。
作为一种改进,步骤(3)所述揉捻是机械揉捻或手工揉捻。
作为一种改进,步骤(6)所述超微粉碎机械使用轮磨、球磨、直棒锤击、气流粉碎或 冷冻粉碎其中任意一种工艺。
作为一种改进,步骤(8)中所述野尻霉素粗制品的制备方法为:将桑叶粉碎至80目, 加10倍重量的去离子水,加热至沸腾提取2h;过滤,加蛋白质沉淀剂,离心去除蛋白质后, 用阳离子交换树脂纯化,用真空法进行浓缩,然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到野尻霉素粗制品,于 低温干燥处保存;所述野尻霉素粗制品中的野尻霉素含量使用HPLC-PAD检测法测定。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阳离子交换树脂是强酸性的阳离子交换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62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扶梯
- 下一篇:电梯用曳引机的救援盘车手轮开关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