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性稻米的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14672.7 | 申请日: | 2010-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0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啟觉;王继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B02B5/02 | 分类号: | B02B5/02;B02B1/00;B02B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狄宗禄 |
地址: | 43002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性 稻米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粮食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活性稻米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稻谷的干燥主要是采用干燥机干燥和自然晾晒两种方式,其目的都是降低稻谷的水分,以满足储藏或加工的要求。干燥后的稻谷经砻谷和碾米制成大米,或进一步制成留胚米以及发芽米。在稻谷的碾米过程中,绝大部分稻米在碾去皮层的同时,亦去掉了胚。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胚萌发后能长成新的生命体,是具有活力的组织,虽然胚的质量仅占米粒的3%~4%,但它富含生命运动所需的营养素和很多生物活性成分。中国专利CN200410029666.6公开了一种发芽留胚米及其微波干燥与分级碾磨生产流程。该发明虽然能够制备留胚米,但其不足之处是留胚米的胚芽含量低,只有40%;其次,采用微波干燥,电耗大,不利于工业化生产。中国专利CN200610037628.4公开了留胚米的加工方法。该发明以粳糙米为加工原料,经提纯、碾白处理、成品整理,获留胚率在80%以上的留胚米。但不足之处是工艺太简单,没有调质处理工艺,不能保证留胚率达到80%以上。因留胚率的大小与加工技术有关,还与原粮的水分、新鲜度有关,且4级碾白的工艺太短,对胚的损伤将较大。
虽然留胚米和发芽米的加工方法能保留稻米的胚,但也有不足之处:留胚米的加工方法及工艺控制较为复杂,且不易保证胚的留存量;而发芽 米则要通过浸泡、发芽、脱水及再干燥,需要的场地大,耗用的水量大,不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活性稻米的加工方法,采用该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稻谷中的胚,提高加工出米率,所制备的稻米富含生命运动所需的营养和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能够规模化生产出营养价值更高、食用品质更好的活性稻米。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1.一种活性稻米的加工方法,是鲜稻谷经清理、分级、复苏处理,保质干燥和加工处理,制备活性稻米;所述的复苏处理是将净鲜谷置入干燥机内,用温度为40℃~60℃、相对湿度为75%~90%的热湿空气加热,加热时间1h~2h,使净鲜谷的温度升至20℃~30℃、水分重量百分比控制在18%~22%之间,然后将其送入通风仓复苏,复苏时间为30h~100h,在复苏期间,向通风仓内送入新鲜空气,送风量为每吨鲜谷每小时0.2m3~2.0m3。
2.所述的保质干燥是将复苏后的活性鲜稻谷置入干燥机,用40℃~60℃的热风干燥、缓苏、再干燥、再缓苏、……,直到水分降至重量百分比为13%~15%,再经冷却,使之成为干活性鲜稻谷。
3.所述的加工处理是先对整理后的糙米进行调质处理,控制糙米表层水分重量百分比在14.5%~16.5%之间,内部水分重量百分比在13.%~15%之间。再将活性糙米经九道碾白工序碾白,碾白压力比按加工顺序为6∶5∶4∶3.5∶3∶2.5∶2∶1.5∶1,制备得到留胚率为80%以上的活性稻米,然后 真空包装。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活性稻米的加工方法,是以刚收获的鲜稻谷为加工原料,鲜稻谷的水分重量百分比在18%~22%之间,经过初清和分级工序,去掉碎禾秆等杂质,使之成为净鲜谷。再对净鲜谷进行复苏处理,使之成为活性鲜谷。再对活性鲜谷及时保质干燥,使之成为活性稻谷,并将水分重量百分比控制在13%~15%之间。再对活性稻谷进行安全储存。然后对活性稻谷进行加工,使之成为活性稻米,保持留胚率达到80%以上。再经过计量、真空包装工序,即成为市售活性稻米。
进一步地,上述活性稻米的加工方法中,所述复苏处理工序包括:将净鲜谷送入干燥机,用40℃~60℃、相对湿度75%~90%的高湿度热风使净鲜谷升温至20℃~30℃,再将升温后的净鲜谷装入带有通风道的通风仓内进行复苏,复苏时间在30h~100h之间,使净鲜谷进入开始萌芽状态。复苏时还需向通风道内送入新鲜空气,每吨鲜谷的送风量在0.2m3/h~2.0m3/h之间。
再进一步地,上述活性稻米的加工方法中,所述保质干燥工序包括:将活性鲜谷装入干燥机进行干燥、缓苏、再干燥、再缓苏、……,直到水分降至重量百分比为13%~15%,再进行冷却,入库储藏(或送入加工车间)。干燥时,热风温度在40℃~60℃之间。干燥时间与缓苏时间之比在1∶5~1∶10之间。活性稻谷的水分重量百分比在13%~15%之间。每小时的降水速度控制在0.4%~1.0%之间,粮温控制在38℃以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业学院,未经武汉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46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