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艾普拉唑盐的水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04923.3 | 申请日: | 2010-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0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侯雪梅;周月广;毛文金;杨春;杨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01/14 | 分类号: | C07D401/14;A61K31/4439;A61P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 代理人: | 曹津燕 |
地址: | 51902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普拉 水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合成领域,具体涉及艾普拉唑盐的水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以奥美拉唑为首的拉唑类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有效治疗消化性溃疡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和佐-艾氏综合症等。中国专利申请CN1121714公开了一种新型拉唑类化合物——艾普拉唑(2-[[(4-甲氧基-3-甲基)-2-吡啶基]-甲硫酰基]-5-(1H-吡咯-1-基)-1H-苯并咪唑,其结构如式III所示)。该化合物的消旋体作为质子泵抑制剂可以用于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疾病,并显示出比奥美拉唑更加优越的抗溃疡作用,试验表明它是一种更加优越的质子泵抑制剂。
然而,拉唑类药物的非盐形式对高温、高湿不稳定,为了改善拉唑类药物的稳定性并提高其水溶性,可以把拉唑类药物制备成碱金属盐,例如奥美拉唑钠、雷贝拉唑钠、兰索拉唑钠和泮托拉唑钠等。同时也有文献报道,拉唑类的碱土金属盐也是比较稳定的,例如奥美拉唑镁、雷贝拉唑镁、兰索拉唑镁和泮托拉唑镁等。拉唑类药物的这些盐同样具有抑制质子泵的作用,目前已经出现了包含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盐的制剂。
然而临床研究表明艾普拉唑或其盐的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同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艾普拉唑盐的水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本发明的艾普拉唑盐的水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再一个目的是提供本发明的艾普拉唑盐的水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消化道溃疡的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式(I)表示的化合物,
其中,M为Li、Na或K,n=1,x=0.5、1、1.5、2、2.5、3、3.5、4或4.5;或者M为Ca、Mg或Zn,n=2,x=0.5、1、1.5、2、2.5、3、3.5、4或4.5。
在上述化合物中,优选地,M为Li、Na或K,n=1,x=1;或者M为Ca、Mg或Zn,n=2,x=2;更优选地,M为Li、Na或K,n=1,x=1;最优选地,M为Na,n=1,x=1。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上述化合物的一种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将艾普拉唑与式(II)所示化合物在含水溶剂中反应,
MOR
(II)
其中,M为Li、Na或K,R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或叔丁基,优选地,式(II)化合物与艾普拉唑的摩尔比为0.5-5∶1,更优选地,所述式(II)化合物与艾普拉唑的摩尔比为0.8-3∶1。
优选地,所述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1)反应后将得到的反应产物冷却至-10-5℃或2)在不溶于水的溶剂中结晶,得到所述的化合物,优选为在C5-C8烷烃、醚或芳香烃中结晶,最优选在异丙醚中结晶。
优选地,所述的结晶温度为-20℃至溶剂的沸点,优选的结晶温度为-10-0℃。
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上述化合物的另一种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艾普拉唑钠与M盐在含水溶剂中反应,其中,M为Mg、Ca或Zn。
优选地,M为Mg时,M的盐为甲醇镁、乙醇镁、异丙醇镁、氯化镁、溴化镁、氟化镁、硫酸镁、硝酸镁、磷酸镁、醋酸镁、碘酸镁或溴酸镁,更优选为氯化镁或醋酸镁;所述M为Ca时,M的盐可以为氯化钙、溴化钙、氟化钙、硫酸钙、硝酸钙、磷酸钙、醋酸钙、碘酸钙或溴酸钙,优选为氯化钙;M为Zn时,M的盐为氯化锌、溴化锌、氟化锌、硫酸锌、硝酸锌、磷酸锌、醋酸锌、碘酸锌或溴酸锌,更优选为醋酸锌。
在上述两种制备方法中,含水溶剂可以选自水、C1-C6的烷醇、酮、酯、卤代烃或乙腈。
优选地,所述的C1-C6的烷醇为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或叔丁醇。
更优选地,所述的C1-C6的烷醇为甲醇或乙醇。
优选地,所述的酮为丙酮、2-丁酮或4-甲基戊-2酮,所述的酯为乙酸乙酯、甲酸乙酯或乙酸正丁酯,所述的卤代烷为二氯甲烷或三氯甲烷。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化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消化道溃疡,例如胃溃疡和/或十二指肠溃疡的药物中的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49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