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缺血性脑损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04499.2 | 申请日: | 2010-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2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万海同;张宇燕;杨洁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488 | 分类号: | A61K36/488;A61K36/744;A61P9/10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江助菊 |
地址: | 31005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缺血性 脑损伤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缺血性脑损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缺血性中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称谓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 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严重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防治本病研究已成为社会和医学界关 注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医药防治本病具有一定优势,但本病治法研究大多集中在活血化瘀或 益气活血等方药,具有一定疗效,但还有许多不良作用也有待解决,且疗效有待提高,迫切 需要开拓本病治疗思路,寻求防治本病具有确切疗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特别是具有中医药 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的中药新药,提高临床疗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治缺血性脑损伤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 是提供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根据《黄帝内经》,如《素问·调经论》曰:“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灵枢·刺节 真邪》曰:“虚邪偏客于身半,…邪气独留,发为偏枯”,《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 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通评虚实论》曰:“…仆击,偏枯… 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及集以上对气虚、血瘀、瘀毒等理论的探讨,综中医各家之言,结 合临床实践,提出气虚血瘀、毒瘀阻络是缺血性中风的重要病机之一,认为气虚血瘀、毒瘀 阻络证是缺血性中风的重要证型,是以气虚为本,毒瘀为标,气虚不能行血,则血瘀,瘀血 日久化热成毒,或素有痰火、瘀热,又时逢劳倦、内伤、饮食不慎等诱因,致气虚血钝,毒 瘀互结,阻损脑络,卒发为中风,临床表现为口眼歪斜,语言不清,口角流涎或半身不遂, 舌暗红,或苔黄腻,脉弱或涩等。针对本证宜采用益气通络,清热解毒法“辨证求因”治之, 使补气以治其本,促进血行,通络疏理血脉,清除病理因素,清热解毒有利于消散毒瘀互结。
方中以黄芪为君,益气通络,气行血行,以葛根、三七为臣,通络舒筋,兼养阴生津, 清热,黄芩、栀子为佐使,清热解毒,三者相伍具有益气通络,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缺 血性中风中经络之气虚血瘀、毒瘀阻络证。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下述特点:方中二温二寒一甘凉,寒热互济,共奏益气通络,清热 解毒之功。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能弥补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开拓新的治疗思路。本发明 药物用于脑梗死恢复期的治疗具有明显治疗效果。
本发明公开的防治缺血性脑损伤的中药组合物是以生黄芪、三七、葛根、黄芩和栀子的 提取物为主要活性成分与药用辅料制成的口服制剂。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口服制剂:生黄芪7-20份、三 七3-12份、葛根7-20份。
优选的重量份比例为:生黄芪15份、三七5份、葛根15份。
本发明药物还可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口服制剂:生黄芪7-20份、三七3-12 份、葛根7-20份、黄芩5-15份、栀子5-15份。
优选的重量份比例为:生黄芪15份、三七5份、葛根15份、黄芩10份、栀子10份。
本发明所述的口服制剂是指医学上可接受的各种口服剂型,包括胶囊剂、片剂、颗粒剂 或口服液。
本发明公开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有效成分制备
a)将配比量的生黄芪加8-12倍量的质量浓度为90-95%的乙醇浸渍10-15小时后,回 流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离心,滤液真空60-70℃回收乙醇,浓缩至50-60℃时相对密度 1.13,得提取液I。将生黄芪药渣加水浸泡1.5-3小时后,提取3次,提取液离心,浓缩至 50-60℃时相对密度1.16,得提取液II。
b)将配比量的葛根和黄芩加8-12倍量的质量浓度为30-80%的乙醇浸渍10-15小时后, 回流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离心,滤液真空60-70℃回收乙醇,浓缩至50-60℃时相对密度 1.15,得提取液III。
2)制剂制备
合并提取液I、II、III,按常规方法与药用辅料制成液体口服制剂;或将合并后的提取 液进行喷雾干燥,按常规方法与药用辅料制成固体口服制剂。
如果加入黄芩和栀子,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为:
1)有效成分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未经浙江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44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防坠机构的全隐框玻璃幕墙及防坠机构
- 下一篇:蜂窝真空隔音保温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