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冷节能增效组合物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03931.6 | 申请日: | 2010-0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4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 发明(设计)人: | 白礼桂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仟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M161/00 | 分类号: | C10M161/00;C10M135/18;C09K5/10;C10N40/3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1121 重庆市北***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 节能 增效 组合 | ||
1.一种制冷节能增效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组成为:
a)在40℃具有范围为28.5至36.5mm/s的运动粘度的一种矿物油基础组分,该基础组分占组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39.5%至98.4%;
b)至少一种占组合物重量百分比为0.5%至18.0%的纳米软金属有机盐,其通式为:
式中n为1或2, R为脂肪烃基、不饱和二元酸烃基中的一种或二种的组合;式中M为IA族至IVA族、IB族至ⅧB族的软金属;
C)至少一种占组合物重量0.1%至15%纳米过渡软金属有机盐,其通式为:
式中n为1或2;R与R’相同,为烷基、取代烷基、苄基;
或为以下通式
式中R为C6环烷基;上二式中M同为过渡软金属;
d)至少一种占组合物重量0.01%至12.5%的有机酸酯,其通式为:
式中R为烷基、取代烷基、苄基中的一种;
e)至少一种以式为:通式为R-CH=CH2的a-烯烃为原料的合成油组份,该合成油组分占组合物重量百分比为:1%至15%,其产物结构
式中,n为3至5的整数;R为CmH2m+1,m为6至14的整数;
f)硅氧烷消泡剂,其量为组合物的1.8ppm或2.0ppm或2.5ppm;
将以上各组分按其相应的配比在液态下进行物理混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节能增效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物油基础组分为加氢环烷油,所述加氢环烷油的环烷碳含量CN%≥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节能增效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软金属有机盐通式中,脂肪烃基的碳数为C10至C22 ;不饱和二元酸烃基的碳数为C18至C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节能增效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过渡软金属有机盐通式中,烷基碳数为C1至C21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节能增效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酸酯通式中,烷基碳数为C1至C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节能增效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金属M为Li、Mg、Cu、Ag、Au、Zn、Cd、Al、Sn、Pb、Ni或Co中的一种;所述过渡软金属M为Cu、Ag、Au、Zn、Cd、Ni或Co中的一种,其纳米粒径不超过100nm。
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冷增效节能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矿物油原料的基础油组分a)占组合物重量的47%至88.5%;所述纳米软金属有机盐b)占组合物重量的5%至16%;所述纳米过渡软金属有机盐c)占组合物重量的1%至14%;所述有机酸酯d)占组合物重量的0.5%至12%;所述а-烯烃合成油e)占组合物重量的5%至11%, 所述消泡剂f)在组合物中的量为1.8ppm或2.0ppm或2.5pp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节能增效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物油基础组分运动粘度在40℃时为29-36mm/s。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节能增效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金属和所述过渡软金属的纳米粒径不超过6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仟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仟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393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涤纶工业丝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海上地震测量方法和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