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缩天然气汽车燃气系统低中高压密封性能安全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03821.X | 申请日: | 2010-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3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8 | 分类号: | G01M3/28;G01M3/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56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 天然气 汽车 燃气 系统 高压 密封 性能 安全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系统的检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压缩天然气 汽车燃气系统低中高压密封性能安全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压缩天然气汽车在制造厂/改装厂的车辆下线检测、车管所车 辆年检等场所,针对燃气系统实施中低压状态密封检测领域,目 前在国内、外都普遍存在使用通用的检测方法,即检漏液(中性 发泡液)检测法和气体防爆检测仪。这种检测方法只是用于高压 管路系统安装在外露情况,它的缺点是精度低,检测效果不太, 安全性不高;而现在主流制造厂商出于安全因素考虑,把压缩天 然气车辆的部分高压管路系统是安装在车身内层里(不外露的), 对于这种情况,现有的检测手段很难实现泄漏的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压缩天然气汽车燃气系 统低、中和高压密封性能安全检测的方法,以弥补现有检测手段 的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压缩天然气汽车燃气系统低中高压密 封性能安全检测方法,它是将具有一定特性曲线的车用高压传感 器安装在减压器进气口管道上,燃气系统注入正常工作压力内的 压缩气体;在5~30分钟内通过高压传感器检测的电压值,当在 某一时间内检测到的电压下降值小于设定值时,就可判定此辆压 缩天然气汽车的燃气系统密封性能安全检验合格;否则就判定此 辆压缩天然气汽车的燃气系统密封性能安全检验不合格;所述具 有特性曲线的压力传感器的特性曲线公式为:V0=(A+B/Pmax* Pressure)/(100*Vdd)
其中Pmax-车用高压传感器最大量程压力值(bar), Pressure-输入燃气系统的压力值(bar),Vdd-车用高压传 感器供给电压值(V),V0-车用高压传感器输出电压值,A-当 Pressure为0时对应的V0值,B-当Pressure=Pmax时对应的V0值-A。所述高压传感器为压阻式压力传感器。
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是基于半导体材料(单晶硅)的压阻效应原 理制成的传感器,利用集成电路工艺直接在硅平膜片上按一定晶 向制成扩散压敏电阻,当硅膜片受压时,膜片的变形将使扩散电 阻的阻值发生变化。硅平膜片上的扩散电阻通常构成桥式测量电 路,相对的桥臂电阻是对称布置的,电阻变化时,电桥输出电压 与膜片所受压力成比例变化关系。即物理特性检测方法。
车用高压传感器把减压器进气口实时监控的气体介质信息反 馈给燃气管理系统(ECU),实时信息包括:气量动态信息和气量 异常信息,ECU根据信息分类传递给转换开关和高压电磁阀等终 端执行。
我们在不破坏压缩天然气汽车燃气系统管路及接头前提下,利 用物理特性的检测方法(即敏感元件在压力的作用下,其某些物理 特性发生与压力成比例变化的原理,将被测压力直接转换为各种 电量)。在车用高压传感器的三端口线束插接件上,安装一个线束 插接件转换接头,通过转换接头引出两根线束接入标定的数字显 示万能表或二次转换仪,读取车用高压传感器反馈给ECU的电压 数值信号进行检测。
本发明中利用具有V0=(A+B/Pmax*Pressure*T)/(100*Vdd) 特性曲线性能的车用高压传感器在单位时间内检测到的电压的下 降值来判断压缩天然气汽车碰撞试验后燃气系统是否泄漏;其中 对于不同类型的车用高压传感器输入电压值Vdd,对应的有不同的 A值和B值,A值和B值的得到是依据欧洲1999年出版的 《EURUPEAN STANDARD》EP60770-11999《传感器输入输出 特性的测试标准》而定的。
所述压力传感器的特性曲线公式为V0=(10+80/Pmax* Pressure)/(100*Vdd)Pmax=260bar;Vdd=5伏特,当燃气系统中 的压力下降值为零时,对应检测到压力传感器电压下降值为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未经神龙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38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