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肌肽的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02105.X | 申请日: | 2010-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5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王辉;李春荣;许忠良;徐勇;王三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食品工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K5/023 | 分类号: | C07K5/023;A61P25/28;A61P25/30;A61P9/10;A61P1/04;A61P1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余炳和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添加剂以及医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肌肽的生产方法。
技术背景
肌肽是一种存在于动物肌肉中的天然二肽,可抑制由铁、铜、肌红蛋白和 脂肪氧化酶引起的脂肪氧化反应,由于其来自于动物的肌肉中,其抗氧化作用 在食品保存方面具有广泛应用。此外,肌肽还显示出各种生理作用,如抗神经 退化作用、抗癫痫作用、抗麻醉药物上瘾作用、抗蛋白质交联作用、抗动脉硬 化以及抗溃疡作用等,作为药物辅助剂在医药上有开发应用价值。
现有的制备肌肽的方法主要有如下的几种:
1、动物肌肉中提取从牛肉、猪肉等哺乳动物的肌肽肉中直接提取肌肽, 但由于动物肌肉中含量较少,限制了肌肽的生产。另外,由于肌肽提取液中还 含有可以产生超氧化物阴离子、氢过氧化物和羟基自由基的铁及铁血红素等混 合物,影响了它的抗氧化效果,限制了其应用。
2、化学合成Sifferd等以β-丙氨酸为原料先合成N-苄氧羰基-β-丙氨 酸,进而与亚硝酸钠反应生产N-苄氧羰基-β-丙氨酰基叠氮,然后与L-组氨酸 甲酯反应,再经水解、氢解得到L-肌肽。该法的中间体涉及剧毒的联氨化合物 和易爆的叠氮化合物,生产危险性较大,对生产环境和设备要求较高。Vnick等 从β-丙氨酸出发,先合成二氢-1,3-噻唑-2,4-二酮中间体,再与L-组氨酸反应, 得L-肌肽。但此法易生成多肽,产品质量不易控制,且有毒硫化物易造成严重 的环境污染。Skoblik等和张国林等以Boc-β-丙氨酸或N-苄氧羰基-β-丙氨酸 为原料,分别与丁二酰羟亚胺反应得到相应的N-羟基丁二酰羟亚胺酯,再与L- 组氨酸反应得到二肽,脱去保护基团后得到L-肌肽,该法步骤繁琐,生产成本 高,同样难以适合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的L-肌肽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L-肌肽的合成方法,其特征是以L-组氨酸和氰乙酸乙酯为原料,醇 钠为催化剂,通过氨解反应合成N-氰乙酰-L-组氨酸。然后该中间体在高压反应 釜中用浓氨水和乙醇作溶剂,在氮气保护下,用碳负载的金属催化剂Pd-Rh/C 催化剂催化氢化,获得L-肌肽。两步反应总产率可高达72%。
本发明可以用以下反应式表示:
其中,RONa为甲醇钠或者乙醇钠。
下面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步骤1)中间体N-氰乙酰-L-组氨酸制备:以L-组氨酸为原料,摩尔数为 L-组氨酸1.5倍的氰乙酸乙酯,加入摩尔数为L-组氨酸1.5倍的醇钠做催化剂, 反应溶剂选DMSO,在120℃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12小时。反应结 束后,提取反应物得到N-氰乙酰-L-组氨酸。
本发明以DMSO作为溶剂,反应物的互溶性更好,反应的效率更高,而且DMSO 的毒性小,适合于添加剂类物质的生产。
所述的醇钠优选为甲醇钠或乙醇钠。
步骤2)L-肌肽的合成:按照质量比为3∶2配置浓氨水/醇混合溶液,以步 骤1)得到的N-氰乙酰-L-组氨酸为原料,在高压釜里面加入其15倍质量的所 述浓氨水/醇混合溶液,加入其质量0.08倍5%碳负载的金属催化剂Pd-Rh/C催 化剂,先在4×106Pa下通入氮气,排除反应体系中的氧气,再在4×106Pa的 氢气压力下,80℃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8小时。反应结束后,提取反应产物 得到L-肌肽。
所述金属催化剂使用Pd-Rh/C催化剂,催化效率更好,产率更高。Pd-Rh/C 催化剂中Pd、Rh的摩尔比为1∶1。
所述的浓氨水/醇体系中选用的醇为甲醇或乙醇。
本发明是在现有工艺基础上对反应溶剂和催化剂进行了改进性创新,具有 工艺简单,易于操作,生产成本低等优点,更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下列实施例将帮助理解本发明,但不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步骤1、N-氰乙酰-L-组氨酸合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食品工业研究所,未经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食品工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21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