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吡咯/N-(2-羧乙基)吡咯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01108.1 | 申请日: | 2010-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7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成孝;贾丽娟;漆红兰;孙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73/06 | 分类号: | C08G73/06;G01N21/76 |
代理公司: | 西安永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1 | 代理人: | 申忠才 |
地址: | 71006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吡咯 乙基 复合 纳米 粒子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杂环化合物,含有两个或更多的杂环,以氮原子作为仅有的环杂原 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被环原子-环原子的键直接连接的吡咯/N-(2-羧乙基)吡 咯复合纳米粒子。
背景技术
凝血酶是一种重要的生理蛋白酶,在血液凝固、炎症和创伤愈合等生理及病理 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恶性肿瘤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倾向,肿瘤组织对周 围组织的侵袭、转移的形成以及肿瘤组织和肿瘤患者血液本身的变化,均可导致病 人凝血机制的改变,而凝血酶的浓度及活性作为衡量凝血机制的重要指标,对揭示 肿瘤的发生机制,或作为早期诊断、分子分型、疗效及预后判断具有重大意义。因 此检测凝血酶在医学上有重要意义。传统直接测定凝血酶方法主要有荧光法和发色 底物法。荧光法是用荧光底物标记凝血酶,通过测定荧光强度得出凝血酶的含量, 其中标记步骤较繁琐。发色底物法利用凝血酶切断其与发色肽的作用点,使对硝基 苯胺游离出来,溶液显浅黄色,在405~410nm波长处对光有最大吸收,据此可进行 定量测定,该法简单易行。但两种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缺点就是灵敏度不高,不宜进 行微量分析,无法适应现代医学要求的痕量检测。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快速、 易于实现自动化、可控性强、可提供高活性的发光反应物质和节省试剂等特点,已 经应用于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在电化学发光分析众多的电化学 发光试剂中,三联吡啶钌Ru(bpy)32+由于具有水溶性好,化学性能稳定,氧化还原可 逆,发光效率高,应用的pH范围较宽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电化学发光分析的研究中。 但在流动体系的液相电化学发光分析检测应用中,由于昂贵的Ru(bpy)32+或相关衍 生物作为流动反应试剂被大量消耗,导致较高的分析成本,从而限制了Ru(bpy)32+的应用。而目前的固定负载方法主要有物理包埋,静电吸附,共价键合等,其中物 理包埋,静电吸附等普遍存在泄漏的问题,共价键合的固定较为牢固,但若固定在一 般块体材料上,固定量不大,若固定在无机纳米材料上,如二氧化硅微球上,由于其 不良的导电性会影响电子的传导,对电化学发光分析目标物产生一定的影响。
聚吡咯类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环境稳定性、简易合成、高电导率以及良好的生物相 容性等诸多优点,这些性质赋予其不同于其他导电聚合物的特异性能,成为化学或生 物传感器优先选择的材料之一。尤其是纳米结构的聚吡咯类聚合物拥有特殊的力学、 磁学、热学、光学和电化学活性;而聚吡咯类聚合物纳米化简单,化学氧化聚合和电 氧化聚合均可施行,使其在生物医学工程、临床诊断、环境监测、食品卫生和科学等 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将纳米技术引入生物传感器,提高了检测灵敏度、 缩短检测响应时间、延长使用寿命,可实现高通量的实时检测。聚吡咯类聚合物纳米 材料对生物分子进行固定可以提高固载量,对基底电极进行修饰可以提高电催化活 性,从而制备出响应性高、敏感性高、选择性高以及稳定性高的新型纳米生物传感器。 目前将N-(2-羧乙基)吡咯单体(英文名称为1H-Pyrrole-1-propanoic acid)为功能化 试剂与吡咯单体采用化学氧化聚合的方法制备吡咯/N-(2-羧乙基)吡咯复合纳米粒子 并应用于制备凝血酶电化学发光探针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便、所制备的产物为纳米 级且粒度均匀的吡咯/N-(2-羧乙基)吡咯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为吡咯/N-(2-羧乙基)吡咯复合纳米粒 子提供一种用途。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由下述步骤组成:
1、预处理吡咯单体
将市售吡咯在0.02MPa减压蒸馏,收集70~80℃馏分,得到吡咯单体,充氮气 保护,避光保存于4℃冰箱内,备用。
2、化学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师范大学,未经陕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11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离富集和鉴定大分子量蛋白质的方法
- 下一篇:电动工具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