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宽可调频率的跟踪滤波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01085.4 | 申请日: | 2010-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7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何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锐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H7/12 | 分类号: | H03H7/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215123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宽 可调 频率 跟踪 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宽可调频率的跟踪滤波器,属于跟踪滤波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特定信号在某特定频率或频段,而所有频段几乎都存在或大或小的的信号。要接收该特定信号,就必须滤除其他频段的干扰。这就需要滤波器。初始的选频功能由射频前端的滤波器实现。RLC并联谐振电路是一个品质因素较高的滤波器。
同时,在某些应用中,例如电视接收器应用中,有用信号频道不是固定的,频道与电视台号是直接关联的。一个功能完全的电视接收器,应该能够接收到信号强度超过系统灵敏度的所有电视台。再比如,在无线通信,比如GSM,CDMA,WCDMA,TD-SCDMA等系统终端手机中,手机必须覆盖几十乃至几百兆赫兹的频段,而在实际通话或无线上网过程中,基站与手机的链路频段只有几百千赫兹或几兆赫兹,而且该链路频段有可能实时变化(即跳频)。因此,固定LC值就不可行了。
已有技术:在电视领域,由大量分立电感电容等构成的传统盒式调谐器中采用粗分频段,配合压控电容构成谐振频率可控的跟踪滤波器,从而调整中心频率,以满足电视接收的要求。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能够大范围调整谐振频率的跟踪滤波器已经开出集成进单个芯片或几个芯片中。与传统采用的压控电容不同,以芯片为载体的集成电路,调整谐振频率的方式一般采用数控电容的方式,即用开关接入或者断开谐振腔中的部分电容。换句话说,采用了数字模拟转换的技术,模拟量就是电容值,因而是离散的。
由于某些应用带宽覆盖特别大,如果固定电阻值,那么跟踪滤波器的带宽就会发生很大变化。谐振频率越低,带宽越窄。特别是对于最高频,带宽太宽,不能有效过滤带外信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带宽可调频率的跟踪滤波器。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带宽可调频率的跟踪滤波器,包括第一电阻、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第二MOS管和第二电容,其中第一电阻的一端分别接第一电感的一端、第一电容的一端和第一MOS管的漏极,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接第一电感的另一端、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二MOS管的源极,第一MOS管的栅极接第二MOS管的栅极,第一MOS管的源极串接第二电容后接第二MOS管的漏极。
带宽可调频率的跟踪滤波器,包括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至第三MOS管、第一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二电容,其中第一电感的一端分别接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一MOS管的漏极和第三MOS管的漏极,第一电感的另一端分别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第二MOS管的源极和一电阻的一端,第一MOS管的栅极接第二MOS管的栅极,第一MOS管的源极串接第二电容后接第二MOS管的漏极。
本发明引入了数控电阻,使得在很宽的频段内,控制该跟踪滤波器的带宽变化小于一定值。
附图说明
图1:二阶RLC并联谐振滤波器;
图2:中心频率数字可调滤波器;
图3:本发明滤波器1;
图4:本发明滤波器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二阶RLC并联谐振滤波器。
中心频率:
带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锐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锐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10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引线框架用铜合金异型铜带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制作堆叠薄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