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可关断器件的移动式输电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00283.9 | 申请日: | 2010-0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2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方;周细文;敬华兵;梁之渊;章辉;李军;张志学;邓明;梁金成;刘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3/36 | 分类号: | H02J3/36;H02J3/18;H02J3/00 |
| 代理公司: | 长沙新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10 | 代理人: | 徐晓燕 |
| 地址: | 412003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可关断 器件 移动式 输电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电方法,尤其是一种应用于输变电领域的基于可关断器件的移动式输电方法,该输电方法也可以用于小规模分散性可再生能源(如风力,太阳能等)发电场并网,敏感负荷供电,城市负荷中心供电,海上钻井平台供电,孤岛供电。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于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大力开发和利用,能源结构的不断优化,伴随着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固有的分散性、小型性、远离负荷中心等特点不断显现出来。而采用传统的输电技术则带来了投资规模大,输电效率低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另一方面,变流技术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关键技术。基于变流技术的输电技术具有小型、高效、控制灵活的特点,经济效益和环保价值可观,能有效的减少输电线路电压降落和闪变,提高了电能质量。
现有输电技术中有如下两种方案:
(1)传统的交流输电技术,此种方式采用交流架空导线传输的形式,要求交流电力系统中的所有同步发电机必须保证同步运行,系统的稳定性得不到充分保证;用交流输电线连接两个及以上交流系统时,短路容量增大,甚至需要更换断路器或增设限流装置;无空、轻载时,交流长线受端及中部容易发生电压异常升高的现象,需要并联电抗补偿;由于交流为三线输送,线路造价高、年电能损失率大,且容易产生大量的感抗和容抗的无功损耗。
(2)基于晶闸管的电流源换流器型直流输电技术,此种方式只能工作在有源逆变状态,且受端系统必须有足够大的短路容量,否则容易发生换相失败;换流器产生的谐波次数低、容量大;换流器需吸收大量的无功功率需要大量的滤波和无功补偿装置;换流站占地面积大、投资大。
而基于可关断器件的输电技术专业性非常强,而对于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四象限输电技术则还没有出现过,目前的工程化实施过程中还只能见到单独的进行有功功率传输或单独的进行无功功率补偿的输电技术,如2002年10月美国SDG&E(San Diego Gas & Electric)的Talega电站交付使用的138kV,±100Mvar STATCOM装置。同时为了满足能源分散性、小型性、远离负荷中心等要求,移动式的输电装置具有流动性强、作业范围广、装置利用率高等优点。因而此种基于可关断器件的移动式输电装置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新一代的HVDC(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是以全控型、可关断器件构成的电压源换流器(VSC)为基础,使得VSC-HVDC输电系统具备对其传输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进行同时控制的能力,以及可实现对交流无源网络供电等众多优点。图1所示为两端联结有源交流网络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主要设备及系统构成示意图,VSC换流站的主要设备有全控换流器、直流电容器、换相电抗器、交流滤波器以及换流变压器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输电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可关断器件的移动式输电方法,以达到对孤立负荷点高效可靠供电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可关断器件的移动式输电方法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基于可关断器件的移动式输电方法,包括将两组相互独立的高压换流站采用背靠背连接模式通过直流侧并联组合在一起,形成直流输电的发送端和接收端,将发送端连接电网的三相交流电输出端,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传输,接收端根据输电要求将发送端传输过来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送入有源电网或无源电网,利用功率单元实现交流与直流的相互转化。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所述移动式输电方法包括上层控制过程和下层功率单元控制过程,包括与电力调度中心进行通讯,接受电力调度中心的功率、电压等调度指令,同时发送高压换流站的实时波形数据和故障数据记录,与下层功率单元控制器进行通讯,发送给下层功率单元控制器电流、电压、功率指令,给定无源负载控制时的交流侧输出相位角,接收下层功率单元控制器的故障信号和实时数据记录;下层功率单元控制过程完成功率单元的实时控制和保护,采用电压外环和电流内环的双环控制方式,其中电压外环实现功率单元的功率控制,包括有功功率控制和无功功率控制,电流内环按照电压外环输出的电流指令进行电流控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所述下层功率单元控制过程包括直流电压控制、直流电流控制和直流功率控制,实现有功功率的控制,所述下层功率单元控制过程包括无功功率控制和交流电压控制,实现无功功率的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株洲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02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