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排水管道多功能检测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022796.2 | 申请日: | 2010-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6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 发明(设计)人: | 李怀正;徐祖信;金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7D5/00 | 分类号: | F17D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 地址: | 20009***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水管道 多功能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水管道多功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各城市中心城区干河流域在基本完成污水管网建设和截污治污、大部分 污水被收集后,水质仍未能得到持续明显的改善,河流水质主要指标不能稳定的达到功 能区标准,尤其每逢降雨期前后,中心城区干流沿线市政和雨水泵站附近水域仍时常出 现黑臭。这一现象表明一些在河道黑臭阶段的次要污染因素,随着截污治污及其河道整 治的开展,逐渐凸现为影响中心城区河流水质稳定与持续改善的主要问题。
造成这一突出现象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1)分流制系统雨污混接导致污水放江污 染,根据2008年调查发现,上海市漕河泾排水系统具有混接问题的窨井或出门井的比例 达69%;(2)合流制系统初期雨水和市政泵站预抽空造成放江污染,放江时COD最高浓度 超过2000mg/L,导致河水重新黑臭。为有效地解决分流制管网雨污混接、分/合流制管网 管道沉积物累积严重这一突出问题,需在理清复杂管网系统的管道连接现状的基础上, 查明排水管道的雨污混接点和探明管道沉积物沉积现状和规律。
目前排水管道的混接调查技术主要有污染特征因子判别法、示踪剂判别法、流量判 别法和管道检测技术,前三种方法只能初步判定而不能精确定位。管道检测技术分为传 统检测技术和仪器检测技术,传统检测技术包括目测、反光镜检查、潜水员下管道检 查、量泥斗检测,其有很多局限性,已不适应现代化排水管网管理的要求;仪器检测技 术包括潜望镜(Quickview)、透地雷达(GPR)、红外线温度记录分析、声纳成像、管 道闭路电视(CCTV)、管道扫描评估(SSET)、多重传感器(SAM)等,但都未能将 管线定位、越障行进、混接点检测、流量流速测定、管道内水样采集、管道沉积物厚度 测定等有机的结合而存在诸多功能上的不足。因此,为满足城市排水管网系统中管理、 维护的技术需要,开发一种排水管道多功能检测装置尤显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排水管道多功能检测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排水管道多功能检测装置,由移动平台1、云台2、相机伸缩臂3、旋 转伸缩臂4、探头伸缩杆17和数据传输线5组成。其中:移动平台1由轮子6或履带装 置支撑行进,数据传输线5安装于移动平台1尾端,云台伸缩杆7一端固定于移动平台1 上方,另一端位于云台2下方,用于支撑云台2,云台2两侧平行伸出相机伸缩臂3和旋 转伸缩臂4,相机伸缩臂3一端连接相机盒8,旋转伸缩臂4一端通过摆动关节16和探头 伸缩杆17连接,探头伸缩杆17上装有超声波传感器11、流速测定仪12、压力传感器13 和真空活塞水样采集器14,数据传输线5分别连接声波传感器11、流速测定仪12、压力 传感器13和真空活塞水样采集器14。
本发明中,移动平台1可根据管道不同状况选用轮子或履带装置支撑行进,轮子直径 和履带的上下高度一般为5cm~50cm;移动平台1的平面尺寸一般为0.2~1.0m×0.1~ 0.5m,材质可选用具有一定强度的材质,可为诸多金属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本发明中,移动平台1的冲击能力为0~50g,越障高度为0~30cm,行进速度为0~ 2.0m/s,负载能力为0~50kg,爬坡能力为0~30度角,防水性能为0~10m,移动平台1 内部安装可拆卸、可反复充电的电池2~4组,其工作时间为2~10h。
本发明中,轮子6可选用具有一定强度的材质,如软/硬橡胶轮、木轮、高弹性TPR 轮(热塑橡胶)、塑胶轮、PU轮(优力胶轮)、PVC轮、PP轮或尼龙轮等中一种或多种 组合;轮子6的花纹形状为通用、高月夜或联合式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本发明中,履带装置材质可选用金属、橡胶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履带装置由主 动轮驱动、负重轮、诱导轮、托带轮及柔性链环组成。
本发明中,云台2由云台伸缩杆7支撑固定在移动平台1上,云台2的平面尺寸一般 为0.1~0.5m×0.1~0.5m×0.1~0.3m,材质可选用具有一定强度的材质,可为诸多金属 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云台2内部安装陀螺定位仪、里程计或倾角传感器等仪器。
本发明中,云台伸缩杆7根据功能需要可有效提升云台2的高度,提升高度范围为 0~1.5m,云台伸缩杆7杠径为10~50mm;云台伸缩杆7材质可选用具有一定强度的材 质,如诸多金属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PE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227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