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铅酸蓄电池烧焊、下槽一体化生产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018109.X | 申请日: | 2010-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7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 发明(设计)人: | 方明学;谢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天任 | 
| 主分类号: | H01M10/12 | 分类号: | H01M10/12;B23K37/00 |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谢观素 | 
| 地址: | 223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烧焊 一体化 生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铅酸蓄电池,具体涉及铅酸蓄电池烧焊、下槽的生产装置。
技术背景:
在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中,极群组的烧焊和下槽工序,长期以来都是由人工将极群组放入工装中先烧焊好,然后取出极群组放在周转筐中,送到下道下槽工序,再由人工将其放入电池壳内(即下槽)。整个过程,不仅需要有烧焊工序的专门人员、工位器具;还需要有下槽工序的专门人员、工位器具;以及从烧焊到下槽工序的周转人员、周转箱等工具。需要人员多、耗费时间长、工作效率低。同时,由于下槽工序是用人工往下压汇流排,有时用力不均匀会造成汇流排的损伤,影响到电池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烧焊、下槽一体化生产装置,采用机械化作业,既可提高作业效率、又可保证产品质量。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铅酸蓄电池烧焊、下槽一体化生产装置,包括设置于工作台上的焊组盒,设置于焊组盒一侧、将焊组盒内极群组挤紧的第一动力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焊组盒上方、将焊组盒内的极群组压进工作台下方电池壳内的第二动力装置,所述第二动力装置连接于机架。
所述焊组盒至少包括第一焊组盒和第二焊组盒,所述第一动力装置至少包括第一动力装置a、第一动力装置b,所述第二动力装置至少应包括第二动力装置a、第二动力装置b。
第一焊组盒内设置有两块隔板,将其长度方向等分为三个腔,所述三个腔分别与工作台下方的电池壳内腔对应,所述隔板、以及与其平行的焊组盒长度方向两端的盒体板上,设置有平行的槽口,第一、第二挤推板插入所述槽口中;或第一、第二挤推板设置有槽口,第一焊组盒长度方向两端的盒体板、以及隔板分别插入第一挤推板的槽口中,隔板同时分别插入第二挤推板的槽口中;第一、第二挤推板在第一动力装置a作用下位移;
第二焊组盒的内腔与工作台下方的电池壳中间的内腔对应,第二焊组盒两端的盒体板上,设置有平行的槽口,第三、第四挤推板分别插入所述槽口中;或第三、第四挤推板设置有槽口,第二焊组盒两端的盒体板分别插入第三、第四挤推板的槽口中;第三、第四挤推板在第一动力装置b作用下位移。
第二动力装置a、b分别通过连接臂活动连接于机架的横梁。
本发明灵活应用工装模具的设计思路和位差优化组合的方案,实现了铅酸蓄电池烧焊和下槽在同一套工装上操作,使得烧焊和下槽两大工序得以合并,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大大地节约了人力资源和时间,同时,保证了下槽工序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侧视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设置于工作台14上的两个第一焊组盒1、两个第二焊组盒2,以及分别设置于第一、第二焊组盒一侧的工作台14上、将焊组盒内极群组挤紧的第一动力装置a10、第一动力装置b11,还包括设置于第一、第二焊组盒上方、将焊组盒内的极群组压进工作台14下方电池壳25内的第二动力装置a15、第二动力装置b26。
如图1、2所示,第一焊组盒1内设置有两块隔板3、4,将其长度方向等分为三个腔,所述三个腔分别与工作台14下方的电池壳25内腔对应。如图1、2、4所示,第一、第二挤推板6、7设置有槽口5(仅给出挤推板6设置有槽口5的图示),第一焊组盒1长度方向两端的盒体板、以及隔板3、4分别插入第一挤推板6的槽口5中,隔板3、4同时分别插入第二挤推板7的槽口5中;第一、第二挤推板6、7在第一动力装置a10作用下位移。
仍如图1、2所示,第二焊组盒2的内腔与工作台下方的电池壳中间的内腔对应,第三、第四挤推板6′、7′设置有槽口(未提供图示),第二焊组盒2两端的盒体板分别插入第三、第四挤推板6′、7′的槽口中;第三、第四挤推板6′、7′在第一动力装置b11作用下位移。
如图1所示,第一焊组盒1、第二焊组盒2两端的盒体板下部,分别设置有平行的插口8、8′,托板9、9′插入插口8、8′,将焊组盒内的极群组托住。
仍如图1、2所示,第一动力装置a、b10、11为汽缸,汽缸的缸杆12、13分别与第一、第三挤推板6、6′固定连接;第二、第四挤推板7、7′分别位于第一、第三挤推板6、6′与其盒体板之间。
如图2所示,第一动力装置a10的缸杆12并列设置有三根,中间一根的端部固联于第一挤推板6的中间位置,两边的缸杆端部固联于第一挤推板6的两端;第一动力装置b11的缸杆13并列设置有两根,其端部固联于第三挤推板6′的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天任,未经张天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181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接装置及无线通信系统
- 下一篇:具导流垫的燃料电池流场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