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肾炎康浸膏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01033.X | 申请日: | 201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2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梁斌;李孟林;张丽艳;唐靖雯;潘梅;潘媛;谢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威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28 | 分类号: | A61K36/28;A61K9/06;A61P7/10;A61P13/12;A61P29/00;A61P3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0018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肾炎 浸膏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肾炎康浸膏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这种浸膏作为药物的用途。
背景技术
牛蒡子(Arctium Lappa L)是菊科植物,性味辛、苦而寒,无毒,主归肺、胃经。以疏散风热,清热解毒,透疹为主要功效,并兼利尿、润肠等作用。是临床冶疗伤风表证(感冒)、温病卫分证(急性感染性疾病初期)、麻疹热毒盛而疹出不透、瘙痒(过敏性皮肤病)、喉痹(急性咽、喉炎)、疮痈(皮肤化脓性感染)的常用要药,而且单用有效。该药用于治疗风水证(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历史悠久,常可单用而获良效。如唐代初年孟诜《食疗本草》称:“炒过末之,如茶煎三匕,通利小便。”稍后,陈藏器《本草拾遗》称其“主风毒肿”,《药性论》亦有类似记载。《斗门方》以之主治“头面浮肿”。说明本品在1500年前就广泛用于治疗风水水肿。宋代《圣济总录》以单味牛蒡子微炒后研末,面糊为丸,主治“水病身体洪肿”。《太平圣惠方》亦称其单味炒研末服,可治“风水身肿”,这是明确指出本品善治风水的最早记载,迄今已逾千年。明代《本草蒙签》认为本品能“散面目浮肿”。《经验方》治“风热浮肿,咽喉闭塞”,以牛蒡子生、熟各半为末,每服1寸匕。明末清初的《药品化义》及《本草求真》亦肯定其能主治“感受风邪热毒而见面目浮肿”。此后,如《本草正义》也认为本品可治热结之“痈肿水肿”。至于在治疗风水的复方中,牛蒡子的使用更为普遍。根据前人的用药经验,当代临床在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的风热证、热毒证中多选用本品。现代有关本品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表明,提取牛蒡子的有效部位口服可抗实验性肾病变,减少尿中蛋白质排泄,并改善血清生化指标。其醇提取物和牛蒡苷对蛙、小鼠、家兔均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并有较明显的抗菌、抗病毒、降血压和抗变态反应等作用。据报道,牛蒡子治疗肾性蛋白尿,疗效显著,还有认为“牛蒡子是目前中药治疗糖尿病性肾病不可多得的佳品”。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内、儿科临床常见的肾脏疾病。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少尿及氮质血症为常见的临床表现,这是一组临床综合征,故又称之为“急性肾炎综合征”。其中以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最为常见,通常所说的急性肾炎多指此类。此外,尚可见于其他细菌或病原微生物感染后,如肺炎球菌、脑炎球菌、淋球菌、克雷伯杆菌、布氏杆菌、伤寒杆菌及水痘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EB病毒、柯萨奇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本病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病,尤其在儿童及青年中,主要是儿童疾病。我国北方患者约90%以上发生于呼吸道链球菌感染之后,故冬、春多见;南方不少患者(约30%~80%)发生于脓疱病。之后,多见于夏季。发病率波动性很大,在链球菌感染流行期的发病率为28.3%;若遇到猩红热流行,则急性肾炎发病率会高于平时。两性均可发病,男女之比约为2∶1。患者多为5~14岁,2岁以下较少(<5%)。而成年甚至老年发生急性肾炎者也不少见,
据报道发病于55岁以上者占12.2%。另据一组1014例该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14~24岁为本病的高发人群。本病为良性自限性疾病,经恰当治疗大部分病人的肾脏能自行恢复。随着治疗措施的日臻完善、有效,近期死亡率明显下降至约1%,且多见于老年组。急性期预后好。西医药对本病的治疗,目前尚缺乏直接针对急性肾炎肾小球免疫病理过程的特异性治疗,加之本病是一自限性疾病,因此基本上是对症治疗,主要环节是预防和治疗水、钠潴留,控制循环血容量,从而达到减轻症状、防治急性并发症、保护肾功能,以及防止各种诱发加重因素,促进肾脏病理组织学及功能上的修复。急性起病后,除卧床休息,进食富含维生素的高热量饮食,合理给予优质量的食物和限制水、钠、钾的摄入外,通常对症给以利尿、降压、抗感染、抗凝血等治疗药物。糖皮质激素与细胞毒药物已被不少医家视为有害无益而不再主张使用。通过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近代各医家对急性肾小球肾炎病因的认识已基本趋于统一。肾气不足,外邪侵入,内忧外患,合而致病的观点,已得到多数医家所共识。如云:“内在肾气不足,病邪乘虚而入,导致肾炎的发生。”或称:“乃基于机体之正气不足,卫气不固,腠理不密,外在六淫之邪,或湿热之邪,以及皮肤疮痍之毒,得以内乘,正邪交争,外而阴阳失调而发病。”但首先强调外邪侵袭的致病作用:其一,重视风邪、热毒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威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威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10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谷物风干机
- 下一篇:一种熊果苷多功能护肤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