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基于隔离型NMOS的ESD箝位单元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55230.2 | 申请日: | 2009-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2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D·弗莱伊;朱海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国亚德诺半导体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62 | 分类号: | H01L23/6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金晓 |
地址: | 美国马***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基于 隔离 nmos esd 箝位 单元 系统 方法 | ||
对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8年12月16日提交的、题为“Isolated NMOS-Based ESD Clamp Cell”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1/122,855号的优先权,在此通过引用将其全文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保护集成电路(IC)免受静电放电(ESD)。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使用隔离型NMOS晶体管保护IC免受ESD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集成电路(IC)芯片由诸如硅的半导体材料和诸如二氧化硅的绝缘材料制成。静电荷可以积聚于IC芯片的暴露端子(例如,引脚)上。这些静电荷保持在IC芯片的这些端子上直到释放到地或通过放电被中和为止。ESD是在具有相反电荷的两个点之间流动的突然和瞬间电流。IC芯片的内部电路会由于ESD而被损坏。为了防止损坏,IC芯片的暴露端子可以设置有保护电路,以在积聚了静电荷时传导ESD电流。
用于IC芯片的一种类型的晶体管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MOSFET或MOS)晶体管。MOS晶体管通过在两个掺杂区域(例如,源和漏)之间形成沟道并且通过特定电载流子(例如,n型(电子)或p型(空穴))经由沟道传导电流而工作。基于载流子的类型,MOS晶体管可以被称为NMOSFET(例如,n型MOS)或PMOSFET(例如,p型MOS)(通常也称为NMOS、PMOS)。MOS晶体管的沟道由栅控制,栅通常使用氧化硅膜(也称为栅氧化物膜)作为绝缘膜以分隔栅和沟道。因为MOS晶体管仅使用一种类型的电载流子,所以它们可以被称为单极晶体管。与MOS晶体管相对比的是双极晶体管,其通过使用两种类型的载流子(例如,电子和空穴)传导电流而工作。
在一种类型的MOS晶体管中,两个掺杂区域直接形成在具有相反电载流子的衬底上(例如,n型衬底上的p型区域或p型衬底上的n型区域)。例如,可以通过在p型衬底上形成两个n型掺杂区域以及在两个n型掺杂区域之间的沟道上形成氧化硅膜的栅来制造NOMS晶体管。通常以低工作电压(例如,±2.5伏特或±1.5伏特)来使用该类型的MOS晶体管。
在另一类型的MOS晶体管中,即所谓的“隔离型”NMOS或PMOS晶体管,两个掺杂区域可以形成在通过隔离层与衬底层隔离的背栅层上。背栅层和衬底具有相同类型的电载流子,并且隔离层具有相反的电载流子。隔离型NMOS或PMOS晶体管可以具有相对较宽范围的工作电压(例如,±12伏特或±15伏特)。
图1示出了传统隔离型NMOS晶体管100的截面。在隔离型NMOS晶体管100中,n型隔离区域104将p型背栅106与p型衬底102隔离。两个n型掺杂区域108和110形成NMOS晶体管的漏和源。栅112形成在漏108和源110之间。背栅116包含掺杂区域114以将背栅106连接到端子。衬底102的掺杂区域116可以将衬底102连接到另一端子(例如,地)。在对称的隔离型NMOS晶体管中,漏108和源110是可互换的。
尽管隔离型NMOS晶体管100被设计为MOS晶体管,但是,实际上,形成了被标记为T1、T2以及T3的三个寄生npn双极晶体管。这些双极晶体管通过包括负的和正的电载流子(例如,电子和空穴)两者而工作。n型隔离区域104形成T1和T2两者的集电极,而p型背栅106形成T1和T2两者的基极。漏108形成T1的发射极,而源110形成T2的发射极。漏108形成T1的发射极,而源110形成T2的发射极。T3通过作为集电极的漏108、作为基极的背栅106和作为发射极的源110而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国亚德诺半导体公司,未经美国亚德诺半导体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52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通油路接头夹紧及端面打磨装置
- 下一篇:一种位置校正装置